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重庆

重庆武隆法院用“龙门阵疗法”化解群众纠纷

2012-11-27 14:48:24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中国法院网 

    三根条凳、两把木椅围成一个圈,十来个人围坐着你一言我一语,中间有个女孩还在奋笔疾书。不知情的,还以为是哪家人聚在一起摆龙门阵呢。而实际上,这却是重庆市武隆县人民法院一次别开生面的巡回审判,办案法官们通常把这种形式的巡回审判称为“农家院坝庭”,而这种化解群众纠纷的方式,则被形象的称为“龙门阵疗法”。

    “赡养老人是我们当儿女的应尽的义务。王老三,你来说,为撒子不愿意赡养你们妈老汉?”近日,这样一场“农家院坝庭”就在武隆县江口镇蔡家村老王家的院坝里召开了。老王和老伴已经70岁了,膝下有五个子女,本应颐养天年,但最近却为自己的养老问题犯了愁——儿女们推三阻四,均不愿赡养老父老母。老两口一纸诉状将儿女告上法院。

    承办法官收到案件后,决定前往当事人家中召开“农家院坝庭”,就地做双方当事人的调解工作。到了蔡家村,承办法官还邀请了兼任法院诉讼联络员的陈社长一起协助参与化解纠纷。

    来到当事人家中,承办法官并没有急于“升堂问案”,而是拉着老两口和五个儿女坐到院坝的板凳上,摆起了龙门阵拉起了家常,以便让当事人平复情绪、敞开心扉,尽量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看得出来,这有些出乎双方尤其是五个被告的意料,但却更符合他们的日常交流习惯,他们也很快适应了这样的“庭审”方式,紧张戒备的情绪得以舒缓。

    从今年喜获丰收的红薯说到庄户人家的操劳,从幺女儿刚出生的娃儿回忆到老两口抚育一众儿女的不易,“院坝法庭”的气氛轻松而和煦,但几个被告却又不时被一些话语引入沉思。在听完原告的“唠叨”和五个子女的陈述后,法官逐渐摸准了双方的心结所在,于是采取“背靠背、面对面”这种传统却有效的方式展开了调解工作,设身处地的寻求双方的利益平衡点,并将法言法语化为方言俚语,为当事人作赡养相关规定的法律释明。

    摆了四个小时的“龙门阵”,承办法官的平和亲切、苦口婆心终于打动了五个子女的心,他们一致同意法官综合双方意见提出的调解方案,每人每年自愿支付老两口赡养费1200元。几个子女还当场给父母认了错,激动的老王不禁当场落泪。看到这一幕,陈社长感叹的说:“老王家的事情我也协调过多次,乡里乡亲的,有些话不好说重了,又不怎么懂法,一直没有解决好。还是法官下乡办案好,大家坐在自家院坝里摆,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讲得清断得快,还不耽误做活路!”法官临走时,心病得除的老王还一再挽留,“吃两根煮红薯再走嘛!”

    “把法庭搬到农家院坝,把纠纷化在田间地头。”今年以来,武隆法院秉持“司法理念为民”,在涉农审判工作中深入践行“司法程序便民”,对涉及农民生产生活的婚姻家庭、相邻排水、土地林权以及具有法制宣传教育意义的案件,要求办案法官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开展巡回审判,灵活使用“龙门阵疗法”将矛盾化解在案发地,真正实现“司法结果护民”。(黄常凤 罗康)

[责任编辑:王春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