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特殊人群

谁来照亮60万散居社会儿童的回家路?

2012-11-27 12:52:5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新华社 

11月22日,孩子们在武汉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里上课。

贵州毕节的5名小男孩流浪三个星期后,在垃圾箱里取暖时窒息身亡。为了让他们身后更多相同命运的孩子不再流落街头,网民纷纷掀起关爱和帮助流浪儿童的倡议与行动。“中国网事”记者走上街头,走进大山,寻访“流浪天使”,微博直播寻访过程,并为解决流浪儿童救助问题采访了有关专家学者。

流浪儿童为何有家难回?

据民政部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失去父母的儿童、弃婴和事实上无人抚养的未成年人共计71.2万人,其中有11.2万名生活在儿童福利机构,60万名散居在社会。网友们纷纷担忧,还有没有孩子被冷落街头,正忍受着寒冷和饥饿,谁来照亮他们回家的路?

火车站是流浪人员去得最多的地方,其中大部分流浪乞讨未成年人,都是和家长一起。对于这种情况,巡查人员想劝阻也很难。“我们只能把他们带到火车站附近的教育点,对他们教育教育,跟他们说要让孩子回家上学的,不能在这里讨钱。”许多公安干警无奈地表示。

在武汉,今年截至目前,救助站共为1200多名未成年人提供保护性救助。武汉市救助站办公室主任刘勇说,这些孩子主要是因为缺少家庭关爱或者被遗弃、被拐骗,也有是因为外出务工或会见网友无法返家。“我们救助的孩子中,超过一半是属于家庭原因在外流浪”。

让流浪儿童回家难在哪?

但针对流浪儿童的救助还存在着多方面困难。上海市救助管理站站长周政说,首先是甄别难。有些孩子不愿意回去,觉得在城市里乞讨能赚钱,送回去又返回来,还有些孩子故意隐瞒或欺骗,拿不到救助对象的真实资料,如籍贯、年龄、户口、联系方式等,就很难开展后续工作。

其次,相关部门在监护管理流浪乞讨未成年人的过程中缺乏法律支撑,权利和义务不对等。“比如有些17、18岁左右的大龄孩子,在救助站里打砸物品和服务人员,不愿接受救助遣返,而是要去外面乞讨赚钱。我们本质上是服务单位,没有强制约束力。”

同时,救助管理服务单位员工的职业风险很大,希望能给予更多的关心和补助。“救助对象有各种类型,违法犯罪的,情绪不稳定的都有。还有感染艾滋病、肺结核,梅毒淋病等。工作人员被抓咬、吐口水都是常有的事。”

街面无流浪儿童需举全社会之力

去年12月,民政部、中央综治办、教育部、公安部、财政部、人社部、住建部、卫生部等八部门联合下发文件,在全国开展为期一年的“接送流浪孩子回家”专项行动,并提出到2012年年底,我国城市街面力争实现无流浪未成年人。

武汉市救助站副调研员张启宝认为,虽然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健全主动救助流浪人员的服务网络,公安机关也会及时将发现的流浪人员送到救助站,但仍然面临着流浪儿童救助发现难和安置难两大突出问题。

张启宝说,家庭是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流浪的第一主体。流浪未成年人普遍存在家庭经济基础差,留守儿童监护不到位等问题。因此,做好流浪儿童救助关键在于抓好源头治理,由流出地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对无法进行有效监护的流浪儿童家庭给予关照与帮助,及时上门回访,辅导孩子解决成长中的烦恼与困惑,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

长期研究青少年家庭教育的武汉大学社会学教授周运清说,从毕节5名儿童死亡事件情况来看,解决儿童流浪街头问题仅靠民政部门难以解决,这涉及整个社会管理系统的协同配合。

他认为,首先要建立家庭、教育、公安、民政等部门信息沟通联络机制,及时掌握未成年人辍学、流浪信息,加大对各类拐骗组织流浪儿童牟利等非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及时提供救助,避免未成年人长期在外流浪;同时,在社会上营造人人关爱流浪儿童的氛围,大力倡导及时发现、正确帮助流浪儿童的举动,发动公众积极帮助身边的每一位流浪孩子,利用微博、电话等快捷方式,为救助机构及时提供信息。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武汉:救助流浪儿童不力将被严肃追责
·贵州5童亡故善后完毕 启动流浪儿童救助机制
·为流浪儿童提供一个临时的家
·“流浪儿童之死”引发各方追问
·加强救助流浪儿童立法迫在眉睫
·民政部开展多种救助 力争年底街面上基本没有流浪儿童

·民政部开展多种救助 力争年底街面上基本没有流浪儿童
·【视频】济南将为流浪儿童办理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