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实有人口

高储蓄率抑制消费 网友盼提高收入完善社保

2012-11-27 10:21:0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经济参考报 

  据媒体报道,我国储蓄率已高居世界第一。统计局数据分析,中国的储蓄率高达52%,在世界上绝无仅有。

  网民指出,在养老、医疗、教育等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选择“高度储蓄”实属无奈之举。但是,在外需受阻、产能过剩的背景下,高储蓄率的确已开始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网民认为,大力完善社会保障、改革收入分配机制、拓宽消费渠道,才能助力中国经济顺利转型。

  老百姓为何不敢花钱?

  中国老百姓为何不敢花钱?网民认为,中国储蓄率过高的责任不在百姓,而在于缺乏促使百姓消费、降低储蓄率的体制机制。

  网民“子房先生”分析了中国高储蓄率的原因:其一,传统的节俭习惯;其二,由于我国处在经济体制变革期,社会保障体制尚不完善,养老、医疗、教育和住房体系等改革提高了人们对于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其三,投资渠道仍显单一。

  储蓄率过高阻碍经济发展

  网民首先肯定,高储蓄率是有好处的,但同时强调储蓄率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否则高储蓄率也是一把“双刃剑”。

  署名“许一力”的博客文章说,高储蓄率除了客观反映出国内的国民消费现状外,对于经济本身,是存在一定助益的。但应该看到,中国现有的储蓄率已远远高出经济高速发展之所需,并且仍处于上升阶段。这么高的储蓄率显然是不健康的。

  网民“子房先生”说,在经济转型初期,高储蓄率能满足投资快速增长的资金需求;而在调整经济结构时期,它却是导致国内消费动力不足的原因之一。

  摆脱过度投资和出口,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必经之路。网民认为,切实把经济拉动力转到消费为主上是当务之急。

  提高收入完善社保很重要

  平衡储蓄与支出之间的比例,让爱存钱的国人敢花钱从而提振内需,网民认为最重要的是完善社会保障。

  网民“江德斌”说,要想让老百姓敢于花钱,就应该做两手准备:提高居民收入和完善社会保障。只有当老百姓手中有余钱了,才会花钱。而当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之后,民众才不再有后顾之忧,不再为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发愁,自然也就敢于花钱了。

  在社会保障不断完善的同时,网民进一步指出,收入分配机制改革是提振内需、促进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因素。

  博主“许一力”和网民“刘晶瑶”的文章都认为,要让老百姓有信心把钱拿出来消费,最关键的在于初次分配环节和二次分配环节。只有打通这些环节,才能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切实改变政府主导的依赖投资和出口的增长路径。

  不过,储蓄率过高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启动消费的巨大潜力,因此有网民指出,应想方设法为老百姓创造投资和消费条件。网民“刘晶瑶”就指出,在完善保障体系的同时还应健全股市、债券市场的良性运营,让资产能够顺利抵御通胀,实现保值增值。唯此,才能让敢花钱、会花钱成为国人新的消费习惯,也才能从根本上起到提升内需、优化经济结构的目标。

[责任编辑:朱诗瑶]
相关报道

·天津完善社保制度 让群众享受更好社会保障
·增强公平性、流动性与可持续性:更可靠社保如何实现
·更可靠社保如何实现
·民政部部长李立国谈社保:改进低保管理 确保公正实施
·四川成都社保服务下沉到家门口
·北京社保覆盖率超95% 提前达到小康社会标准

·北京社保覆盖率超95% 提前达到小康社会标准
·北京社保覆盖率超95% 提前达到小康社会标准
·重庆市人力社保咨询热线“12333”试运行
·北京一产从业者可享城镇社保
·河南首次摸清社保“家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