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播法律知识,到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蔚为大观的普法活动,正在改变全体公民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法律不但是化解矛盾、平息争端的仲裁者,也是群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十八大代表、山西省阳高县司法局龙泉镇司法所所长李培斌代表说,普法是他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在普法过程中,他深刻感受到,随着我国法律体系的完善、人民法律意识的提升,“合不合法”正在成为群众的自觉意识,正在改变群众的行为方式。
27载“法雨”普降,洗礼了亿万中国人。现在,法治的信念正在树立,法治的力量渐入人心。
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树木成林需要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成长。在具有几千年封建历史、缺少法治人文传统的中国,要想把法律的种子真正植入亿万人的心田,并使之得到良好的运用,不可能一蹴而就,仍需持续不断地努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是一项任重道远的长期性工作,不能急功近利。”陈艳芳代表指出,要把普法看作长期的任务,要有攻坚克难的决心。新时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特别重视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要注重法制教育与公民意识教育相结合,弘扬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育社会主义法律文化,不断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要大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继承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借鉴国外现代法治文化建设的有益做法,努力创造符合我国国情、体现时代特色的法治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营造良好环境。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陈艳芳代表指出,普法必须着眼于维护宪法权威,进一步推进宪法的学习宣传,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观念,树立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观念,树立公民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观念,推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崇尚宪法、贯彻执行宪法的良好氛围。
作为一名基层法律工作者,十八大代表、江西南芳律师事务所主任、党支部书记廖泽方认为,普法依法治理必须进一步与推进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相结合。为此,应当尽快制定我国依法治国实施规划,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涉及的立法工作、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法律监督、人权保障、法制宣传、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等领域的工作。
27年普法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旨在把法律交给亿万人民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产生的巨大社会效益日益显现。十八大代表们深信,深入持久的普法活动,正在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有了这一坚实基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宏伟蓝图终将变为伟大现实。记者吴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