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深户中考比高考更激烈
郭女士并不知道,她的小孩如在深圳参加中考,将面临比深户学生更激烈的竞争。公开资料显示,近年深圳中考人数逐年上升,2010年是54783人,2011年是56940人,2012年是57091人。但深户考生2010年是3 .08万人,2012年只有2 .9万人,相对有所下降。非深户考生数量却从2010年的2.4万人增加到今年的2.8万人。非深户考生的比例从2010年的43.8%上升到今年的49.1%。
翻看数年来几所深圳名牌高中的招生计划可以发现,非深户入读这些名校的路子越来越窄。以深圳市外国语学校、深圳中学、深圳实验高中部三所名校为例。三校只有择校生指标面向非深户考生。今年深外的择校生计划只有110个,比前几年稳定的140个还少。深中和实验高中部的择校生计划分别为126和40个,与去年持平。有些学校的正取生计划也面向非深户,但以2011年宝安中学为例,该校正取生计划中,面向深户生的录取线是606分,而面向非深户的录取线是712分。
中考的硬门槛,以及学生、家长对异地高考的悲观预期,是导致近年来大量省外学生在初中阶段“出走”的主要原因。记者查阅资料发现,今年深圳参加中考的考生共有57091人,而在3年前,深圳初一年级招生80671人。这两万多人的缺口,显然就是中、高考制度的威力。
异地高考预期增大学位压力
现在,出于对异地高考政策的积极预期,无疑会有越来越多非深户学生选择留深读初中,并经过激烈的中考进入高中。去年,深圳初一年级招收非深户学生5.87万人,占初一学生总数的67.4%。也就是说,全市共招收初一新生8.71万人。如果这些学生都留在深圳中考,那么2014年深圳中考将有8.71万名考生——— 这还不考虑因政策产生的“洼地效应”而从外地中途转入的学生。深圳规划到2015年,使公办普通高中的录取率增至60%。假设2014年只达到最保守的50%,那也大约要提供4.3万个学位。而今年公办普高学位是29130个。也就是说,两年内要增加约1.4万个公办普高高一学位,相当于再建十多所公办高中。
“在南山,可能有一半的学生因为异地高考愿意留在深圳高考。这样高中的学位紧缺就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在日前一个会议上,南山区教育局局长曾令格表示,异地高考带来的挑战主要是初中和高中学位紧缺。曾令格提到,南山外国语学校高中部的建设以及育才高中的改扩建,都遇到一些挑战。他建议市级政府部分统筹各方面工作,做好安排,保证高中学位的建设。
建议
深圳能否重提“高考录取单列”
异地高考,对不同省份难易程度不同。对广东这样的人口流入大省,确实难度大。其难有二:一是如何应对大量增加的基础教育阶段学位需求,二是如何保证高考生源大量增加后的高考录取率。
目前深圳最迫切的任务就是中小学学位供给,以及中考政策因应异地高考而进行相应改革。“开放异地高考,必然就要开放中考,因此必须考虑高中资源。这需要各地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情况,规划高中发展。”教育学者熊丙奇建议深圳市政府及早做好规划。
关于高考录取率,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说,“因为每年国家安排给广东的本科招生计划占整个招生计划的比例是低的,占考生数的比例是低的,尤其是给我们安排的一本招生计划,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是历史形成的。虽然国家最近几年不断给予广东倾斜照顾政策,但是因为原来的基数小,变化不大。”他认为,要解决外来工子女流入地高考问题,最好的一个方法就是对全国的招生计划进行调整,将本科招生计划调整为根据各个省份的考生人数按比例分配。
对于深圳这座副省级城市来说,目前更关注的是学位供给问题,高考录取政策可由省里去协调,大可置之不理。但事实上,这对深圳也是一个重大的改革契机。早在2008年,深圳实验学校校长曹衍清就建议,深圳应向教育部申请成为“高校招生计划单列市”。其设想与罗伟其的观点相似,就是争取各高校根据深圳考生人数、历年来高考的情况,将在深圳投放的招生指标单列。这样深圳的考生无需在全省排队,有利于深圳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推进。
相对于整个广东省来说,深圳的申请获得批准的可能性更高。2009年,深圳教育局负责人曾表示,已向国家教育部申请高校招生计划单列,且获批的可能性极大。但随后再无音讯。
深圳中考人数(2010年)
深户考生
3 .08万人
非深户考生 2.4万人
深圳中考人数(2012年)
深户考生
2 .9万人
非深户考生 2.8万人
·深圳:加强社会建设 推进协同善治
·深圳:向国际化先进城市转型
·深圳诚信诉讼体系“极光集约中心”揭牌
·逼停深圳地铁真是WiFi闯的祸?管理缺失更关键
·深圳警方与银行联手教群众防骗
·深圳创新社会管理方式 建设"小政府大社会"
·深圳创新社会管理方式 建设"小政府大社会"
·深圳与民生密切相关政府部门开通政务微博
·深圳南山检察破解一把手监督难
·深圳龙岗横岗街道:创建“诚信建设示范点”
·深圳福田的司法服务国际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