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党报视点

武汉晚报:政策有善意还须执行不走样

2012-11-26 15:30:1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武汉晚报 

    “我真不敢相信,这就是营养午餐。一盒牛奶、一片小面包,你们要让这些孩子饿死吗?”连日来,在湖南凤凰县支教的大三女生小梁连发微博,揭露支教看到的“营养午餐”现状。如果以当地超过3万学生计算,按一年补贴200多天,仅此一项利润就超600万。(11月25日《羊城晚报》)

    国家每人补贴3元的“营养午餐”,学生真正吃到嘴里的不过2元,营养餐供应商的“利润率”高达50%。而这样糟糕的“营养午餐”,居然还是经公开招标确定的。合同书也没有对配送面包、火腿肠的大小进行规定,只是笼统地写明配送物品总价3元。其中的猫腻不问可知。能拿到这种堪称暴利的合同,营养餐供应商肯定花了不少钱打通关节。公开招标显然只是走了形式,中标者早已内定。3元的“营养午餐”,另外一元被谁“吃”了,有关部门是不是应该给公众一个说法?

    “营养午餐”缩水并非个别现象,如广西那坡县有学校将补助用于购买营养品“壮壮水牛奶”,供货商可从3元补助中赚取1元。青海也有学校将补助款采购沙琪玛等零食。至于地方政府拖延下拨补助款,导致学校只能赊账供餐的情况就更多了。

    国家推行“营养午餐”,无疑是一项造福广大农村学生的好政策,但如果相关的监督问责机制不健全,中央的好政策到了地方就会走样,农村孩子的营养没有改善,倒是肥了基层官员、校长和供应商。

    对明显超出市场正常价格的学生“营养午餐”,如果监察部门不迅速介入调查,严惩侵吞学生营养补助的蛀虫,恐怕今后愈演愈烈连2元的东西都吃不到。这还不能排除用假冒伪劣食品或过期食品来充当学生的“营养午餐”。比如凤凰县腊尔山镇所德小学,供货商就曾拉来七箱过期牛奶。而西部多个地区的学生也曾反映,吃过臭鸡蛋、喝到过期牛奶。

    说实话,“营养午餐”变成面包、牛奶不仅不符合农村孩子的饮食习惯,3元钱也买不到像样的面包和牛奶,更别说让正在长身体的孩子吃饱。“营养午餐”还是应着眼于学校公共食堂的建设,因地制宜地制定营养餐食标准,“让孩子吃上热饭,喝上热汤”,把钱真正花在刀刃上。

    “营养午餐”计划要真正达到预期目的,不仅需要制订相对统一的标准,更需要加强监管,引入社会监督。比如公开各项采购账目,由家长代表参与采购洽谈。这才能防止营养补助被侵吞。对违反财经纪律的挪用和拖延下拨补助款问题,也要进行严厉追责,以防止类似问题重演。

[责任编辑:季上平]
相关报道

·山东省养老保险缴费过渡政策今后两年继续执行
·广西司法厅: 提高执行力抓好落实能力和水平
·山东昌邑:同步监督力克金融积案“执行难”
·应当构建听证制度 规范非诉行政执行
·完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的思考
·黑龙江大庆萨区法院多举措促执行和解

·黑龙江大庆萨区法院多举措促执行和解
·七部门明确摩托车下乡政策到期停止执行等有关问题
·凤台法院不断强化审判执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