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地方要闻> 四川

2012四川环保世纪行访巴中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2012-11-26 11:18:3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图为巴中市南江县东榆镇槐树村村民新建的楼房。

    在《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颁布实施一周年之际,“2012四川环保世纪行”报道采访团近日深入四川省巴中市,对巴山新居、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污水处理、生态农业等进行实地走访,见证、感受已经和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

    革命老区巴中市是秦巴扶贫核心区,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实施以来,巴中市城乡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得到了各方的肯定和好评,全市共有1个县城、8个乡镇和90个村分别被四川省委、省政府命名表彰为环境优美示范县、示范城镇和示范村。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城乡建设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胡善文说,巴中市城乡环境治理工作有创新的工作思路,有坚强的组织领导,组织有力,措施有保障,取得了超常的成效。

    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环境工程、管理工程和作风工程来抓,是巴中市“四大班子”的共识。近日在城乡环境治理工作汇报会上,巴中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延荣介绍,巴中市高度重视城乡环境建设,全市上下都在下大力气营造优良的城乡环境。从完善规划入手,加强法规宣传教育,建立四级城镇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公共设施功能配套。

    扎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巴中市集中力量进行了城乡风貌塑造。巴中市副市长吴宗麟告诉记者,去年以来,在巴中城区重点实施了“一河两岸三出口四节点五大道”风貌塑造,共拆迁房屋、拆除违建92万平方米,改造建筑立面72万平方米,打造景观道路7条,改造小街小巷12条,新建休闲广场(公园)6个,治理河道15.3公里,生态护坡2.4万平方米。同时,在城乡大力实施“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和“巴山新居工程”,全市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在巴中,有这样的说法,看巴中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要看“巴山新居工程”,而看“巴山新居工程”必看槐树村。这里不仅亮点多,还出经验。

    槐树村位于巴中市南江县东榆镇,12.6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412户1645人。2009年之前,槐树村还是一个不为人知的山区穷村落,全村生产总值82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60元,有贫困人口176户670人。村民分户散居,房子大部分都是土坯房,遇到大雨和泥石流很容易被冲毁。道路都是土路,一到下雨天就泥泞不堪。那时,农民要用的化肥等生产资料都是靠人背上来的。

    记者了解到,“巴山新居工程”目前共改造村民农房4.6万余户,不仅使农民原来的土坯房升级换代成现代的砖混结构,实现了水、电,气三通,而且聚居点建设按照功能分区,实现人畜分离,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从而改变了村民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

    近日,记者在槐树村见到了八社村民柳华琼,在谈到新居工程给村民带来的变化时,她幸福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现在好了,我们都统一住进了社区里,青瓦白墙格子窗的新居漂亮又舒适,路面也实现了硬化到户。功能分区,人畜分离,虽然开始有些不适应,时间长就习惯了。我们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更重要的是,交通方便,收入也增加了,很多城里人到这里来度假,反而羡慕起我们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和悠闲的生活了!”

    变化来自于四川省全面推进以“新村建设”为重要抓手的新农村建设,来自于“挂包帮”联系活动,来自于城乡环境治理的大力推进,来自于槐树村探索和实施的以基础设施为重点、以绿色产业为支撑、产村相融、统筹城乡的发展思路。

    改变首先从基础设施入手。三年来,全村新建村道水泥路10.2公里,维修加固槐树水库配套建设渠系6.4公里,建成蓄水池30口,改造电网45.8公里,村综合文化站、社区医务站、小学等基础设施焕然一新。

    既要经济发展,又要保护环境,槐树村因地制宜,依托山地资源,建起了绿色主导产业。新村带产业,产业促新村,槐树村产业发展迅速跟进。受邀来到村里指导产业规划的专家偶然发现,槐树村山上生长着世界级珍稀彩叶树种,市场潜力很大。抓住这一宝贵资源,村里建成了2000平方米“七彩工厂化智能快繁育苗中心”和500亩彩叶种源苗木基地,又引进了九家企业开辟了1000亩富硒杨梅基地。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有资金投入,又要建立长效机制进行有效管理。钱从何而来,又如何管理?槐树村创新探索建立了“槐树村资产管理中心”。

    “这个管理中心按村民的说法相当于村里的‘国资委’。”槐树村党支部书记石忠说,目前管理的资产构成有:企业赞助款200万元、流转土地300亩、待流转土地2360亩、集体林地3000余亩。“有了这个资产管理中心,不仅各种资产的权属关系更加明晰,而且在土地流转、后续投入、利益分配等方面,有‘中心’为农民做主,确保资产不流失、农民收益有保障。”石忠告诉记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依托这个管理中心,槐树村采取了很多环境综合治理措施,确保“脏、乱、差”治得好:投入了15万元经费用作环境卫生整治;建立了环境卫生整治责任追究制,安排党员干部带队划片包点,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村里组建了一支12人的环卫队,划分具体责任路段,每天至少保洁两次;并建了大型化粪池、垃圾屋、垃圾箱、果皮箱等。

    如今,走进槐树村,就仿佛走进了一幅世外桃源的田园水彩画,山峦起伏绿树成荫,农家小院粉墙黛瓦,乡村道路银线穿梭,苗圃菜地相映成趣,村民往来笑脸相迎,一派新农村的和谐美好景象。(文/图 杨傲多)

[责任编辑:徐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