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对象:河北省石家庄市高新区人民法院院长 隋玉林
法周刊:石家庄高新区地理环境有什么特点?目前经济建设规模如何?
隋玉林:高新区位于石家庄市区东部,是在原正定县留村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前已由建区初期的1个乡9个自然村,发展为3个乡28个自然村,农村人口约占全区总人口80%以上,是典型的城乡结合区。
作为国家级省会高新区,我区成立早,起点高,建设高新技术企业是其主要发展方向。目前已形成“一区三园”的主体格局。
高新区为基本区,其发展定位是以建设高新技术企业为主,同时以金融、商贸、居住及文体等配套设施为支撑。
另有以中小科技企业和孵化器建设为主的高科技创业园区,和以医药化工、石化产业为主的科技工业园区。三个园区统一政策、统一规划、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法周刊:高新区法院在服务经济建设上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隋玉林:首先是强化审判保稳定。深化刑事审判方式改革,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积极参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妥善审理涉及合同纠纷、劳动争议、金融业务等案件,化解和降低经济风险,维护经济安全。
妥善审理城镇建设进程中发生的建筑拆迁、土地征用、道路施工、企业进点等纠纷案件,助推城市建设,提升城建水平。
其次是能动司法促发展。围绕服务于大局、服务于经济的宗旨,提高服务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变“坐堂问案”为“上门服务”,使服务程式化、常态化。通过送法上门、送法下乡、开展巡回审判、案件回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变审判服务单一方式为司法服务和社会服务相结合的综合服务模式,全方位助力经济发展。
法周刊:高新区法院在保障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隋玉林:近年来,我区经济发展成果喜人,2011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7个,总投资356亿元,包括格力电器、欣意电缆等一大批“高大新”企业落户高新区,项目建设总投资908亿元。
全区2011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54亿元,工业总产值1240亿元,总收入1653.1亿元,利税189亿元,出口创汇8.12亿美元。这些成绩的取得,也凝聚着我们高新区法院全体干警的辛勤和努力。
法周刊:你院在服务经济建设上取得如此辉煌成绩,有哪些宝贵的经验?
隋玉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首先,我们有一支素质过硬的法官队伍。高新区法院始终坚持政治建院理念,把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我院目前正式干警少,审判力量薄弱,而审判任务日益繁重,更需要一支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善打硬仗的审判队伍。
在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通过开展“岗位大练兵”及“庭审观摩和裁判文书双评查”活动,普遍提高了干警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效率意识,增强了干警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我们着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建立了阅览室,鼓励和支持干警进修深造,提升业务水平。目前,干警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占89%,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占10%。我院通过竞争上岗、岗位轮换等,将一批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纪律作风过硬的高素质业务骨干,充实到了领导岗位,促进了法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其次,我们有一套健全的管理体制。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一点,对行使审判权的人民法院而言尤为重要。
近年来,我院在“定规立矩、建章立制”上颇下了一番工夫,相继制定和完善了“案件流程管理”、“审判质效评估”、“案件质量评查”、“案件风险评估”、“发还改判案件责任追究”等制度,实现了管理的制度化、常态化、数据化、科学化,用制度管人、用制度治院,从而提升了我院整体工作效能和司法水平。
再次,我们有一种敢于创新的精神。高新区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是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因此,我们坚持在发展中求创新,紧紧围绕全区工作大局,紧跟改革创新的形势,深入开展特色司法创建工作,创新司法理念、创新司法机制、创新司法经验。通过强化与企业和单位的交流与沟通,及时跟进,提供法律建议和指导。
我院创立的“执行110”、“阳光审判”等经验,为全市法院树立了标杆。同时我们加大调解力度,在立、审、执、信访等多环节设立调解“闸门”,案件调解率在全市法院系统名列前茅。我们创立的“望、闻、问、切”四字调解法,有力促进了调解工作,被上级法院作为经验推广。
虽然我们在服务经济建设上做了一些工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服务经济大局上有些方面做得还不够到位等。今后我院将继续围绕“加强建设、规范管理、优化机制、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在全方位服务企业经济建设上大做文章,做好文章,做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践行者。
·石家庄:强化社会治安管理 着力护航经济发展
·吉林日报: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
·广西:触摸经济发展脉搏 积聚维稳“正能量”
·胡锦涛强调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山东莱西“双十条”服务保障民生和经济发展
·宁夏: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要和经济发展同步
·宁夏: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要和经济发展同步
·孟建柱在河北调研时强调:在促进经济发展服务燕赵百姓上取得新进步
·浙江:维护人民利益 护航经济发展
·浙江嘉兴警方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企业止损3.7亿元
·浙江:为民营经济发展披荆斩棘
·甘肃日报:创新地方立法 服务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