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环境脏乱差,下起雨来泥里爬;如今高楼四处起,建成的花园小区人人夸……”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金羊镇蔡庄,由当地农民自发组织的老年艺术团,用凉州方言唱出了乔迁之喜。这些发生在身边的可喜变化,与武威市提出的一个发展战略——“城乡融合发展”息息相关。
作为一个以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等低税赋和低附加值为主的传统农业市,武威农业人口比例超过70%,城市带动力弱、工业反哺能力低、农村人口贫困面大等诸多因素导致武威城乡一体化进程举步维艰,城乡发展不均引发的一系列社会管理方面的问题也随之出现。
放眼周边,贫困和落后是武威市“最大的市情”;审视自身,农民和农村是武威市“最大的民生”。针对武威市情,武威市委书记火荣贵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城乡融合发展”理念,探索建设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
2010年11月,武威市委召开全体会议将这一理念正式确立为武威发展战略之一,并制定出台了《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总体规划》。2011年8月底,甘肃省将其列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实验区。
“创新社会管理”、“城乡一体化”这些宏大的命题在武威市被具体化,实现的途径就是通过一条167公里长的一级公路——“金色大道”,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脊椎和主动脉,联通29个乡镇,一个国有农场和10个工业园区,形成“交通轴+葡萄串+生态绿地”的发展模式,实现要素聚集、资源共享、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
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考察武威时,对以“金色大道”为轴的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建设予以充分肯定,在建设现场将原来以地名命名的“金大快速通道”即兴改为寓意深刻的“金色大道”,并要求要“把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建设成工业新型化、城镇带状化、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区”,同时希望“通过建设这条路,充分发挥它的带状带动功能,通过组团发展,最终实现产业集聚、人口集聚、城镇集聚,显现出一条路的多重效应,一路多得,惠及百姓。”
目前,武威城区连接线、荣华支线已建成通车,主线路基全线贯通,累计完成投资21.5亿元,计划2013年底通车投入使用,该规划将惠及人口120多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66%。
“城乡融合发展”的理念正在武威大地上,通过一纸《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总体规划》,逐渐具体为一个个项目和与之配套的政策措施。
春江水暖鸭先知。伴随着规划的逐步实施,武威市凉州区武南镇的菜农们最先感受到的是便捷和实惠。
“路修宽了,收菜的老板们也多了,我棚里的菜很快就能运走,价钱还不错。”菜农刘长顺一脸的喜悦。
凉州区高坝镇碌碡村的农户,则对即将搬进楼房心生期待。
“48栋建设住宅楼目前正在紧张施工,1650户农民即将告别土坯房搬进楼房。”凉州区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袁文盛介绍,凉州区目前已经开工建设23个农村新型社区,对农民普遍入住的近郊乡镇社区,由社区组织取代村级组织,采用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网格组织履行社会服务管理职责,对社区规模较小,住户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乡镇,坚持行政化和市场化相结合,依靠村级组织服务农业生产,物业公司服务居民生活。
“城乡融合发展”整体规划中还对祁连山生态保护区的大量贫困农牧民,通过“下山入川”、土地经营规模流转、户籍等制度改革进行统一安置形成新型农村社区。
“以民生为根本、为统领,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就业、医疗、教育、养老、住房、安全等基本民生问题,才能赢得民心,以民心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武威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韵东告诉记者,“金色大道”缩短了城乡时空距离,辐射带动效应已经凸显,接下来将不断完善各项建设,实现教育科技、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资源的共享。
据悉,按照规划要求,武威还将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实现以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以合法固定住所或稳定职业为基本落户条件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逐步消除依附在户籍上的社会保障、劳动就业、计划生育、服役退伍、文化教育等城乡差别政策。(记者 周文馨 通讯员 李鹏年 见习记者 赵志锋)
·甘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甘肃前10个月破获现行命案309起
·甘肃教育厅下发防止虐待幼儿行为紧急通知
·甘肃上海完成东西合作素质强警行动计划
·甘肃上海完成东西合作素质强警行动计划
·甘肃临泽县检察院档案室工作通过省特级验收
·甘肃临泽县检察院档案室工作通过省特级验收
·甘肃山丹县检察院积极开展社区矫正专项检察
·甘肃公安监管部门处置监所安全隐患37起
·甘肃规范行政处罚 明年起裁量基准动态调整
·甘肃山丹县检察院开展社区矫正专项检察活动
·甘肃首部城管执法指南开始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