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重庆

重庆市公安局组建的赴南苏丹维和警队圆满完成维和任务归国

2012-11-24 15:19:0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告别了战火与硝烟,11月15日,由重庆市公安局单独组建的中国第一支赴南苏丹维和警队圆满完成任务归来。1年来,队员们通过维和战场洗礼,取得了丰硕的维和战果,收获了跨国执法的实战经验。

    14名队员三个月内在任务区成为“顶梁柱”

    2011年11月12日,中国维和警队刚到达南苏丹维和任务区,就面临着岗前培训、适应期、竞争上岗履职等一系列挑战。

    翻开中国警队的维和日志,全新的培训模式和训练观念让人耳目一新。队员们说,100多页的《南苏丹维和警察标准行动手册》详细规定了维和警察的行为规范及操作程序。联合国驻南苏丹特派团维和警察培训部还将维和警察工作原则、任务区职责等制成30多个多媒体课件,并由资深专家现场面对面讨论讲授。中国警队队员们积极学习新知识,仅用7个工作日就掌握了岗前知识。

    在接下来的适应期里,各国维和警察在任务区开展协同警务,中国警队也由此走向实战。“我们每个队员都被分到任务区各个角落,专业和分工各异,执行任务时灵活机动地实现作战要素集成、形成最佳组合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维和警队队长高峰说,任务区的态势和出现的情况都是随机的,必须练就灵活处置的能力。

    3个月的适应期过去后,队员们积极参加由联合国驻南苏丹特派团维和警察人事、训练等部门组织的岗位竞争。经过岗前培训、实战摔打和严格的面试,中国警队14名队员在来自30多个国家的维和警察中脱颖而出,分别担任州数据库主管、州总部任训练主管、州总部人事主管、州总部后勤主管、洲任行动指挥调度等职务。

    谈到中国警队迅速进入维和角色,高峰说:“早在整装待发时,我们就已做好了充分准备,2011年初开始经历严格的选拔考核和近似实战的磨砺。特别是在2011年5月至7月公安部第36期维和警察专业培训中,‘维和模块’、‘任务区场景模拟’等与实战接轨的训练科目让人感到走进训练场就走进了战场,近似实战的训练和摔打让中国警队勇敢迈向维和战场。”

    迈过训练场到战场这道坎后,中国警队的足迹踏遍任务区的警署、社区、难民营,行程累计超过5万公里,指导培训当地警察约7500人次,提出合理化建议近2万条,开展社区警务、易受侵害群体保护等集中活动120余次。

    结合当地实际创新多项警务模式获认可

    战后的南苏丹,满目疮痍,道路损毁严重,交通管理亟待加强。中国维和警队队员张力以前当过交警,他竞争上岗成为西加扎勒河州总部任训练主管后,对全州的道路交通状况进行了广泛调研。他撰写的《关于南苏丹道路交通秩序构建的策略与建议》引起了高度关注,并最终以州政府名义进行道路交通管理规划。

    在南苏丹,女警察大多都被安排从事打扫卫生等工作,基本没有参与警务工作。中国维和警队队员刘操向瓦伦普州警察局长建议分配部分女警察到一线重要岗位,协助男警察开展基础警务工作。刘操广泛征求女警及各部门意见,并形成了专题报告,州警察局长最终接受了刘操的建议,并第一次将80名女警分配到刑警队、交警队、巡警队等部门。不久后,这些女警在协助办案、街面巡逻、交通管理等警务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展示了女警的独特魅力。此后,女警到一线参与警务活动形成了机制,80名女警分配上岗的这天成为了瓦伦普州“女警日”。

    名为“浩机制”的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工作运行机制是中国维和警队维护南苏丹妇女儿童权益的生动体现。中国警队队员冯浩在工作中发现朱巴地区非法羁押妇女、儿童现象较为突出后,积极协调当地警察部门解决此问题。当地警察部门最终同意设立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办公室和专职工作人员,并在各警署任命了联络员。随后,冯浩又多方协调,搭建起上下联动、快速反应、及时处理的工作机制。这一机制成功运行后,有效保护了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被维和警察同事们称为“浩机制”。

    社区警务在战后的南苏丹还处于初级阶段,每个县局只设立了1至2名社区民警,派出所没有设立社区民警岗。对此,中国维和警队率先在一个叫“盘雅戈尔”的派出所试点,队员手把手带3名当地社区民警了解社情民意,开展社区警务工作,建立了良好的警民关系。3个月后,当地群众对“盘雅戈尔”派出所维护治安、服务群众给予高度褒奖。

    与各国维和警察成为亲密的战友

    南苏丹维和任务区的维和警察来自38个国家。对于这些绝大多数第一次走出国门的中国警察来说,这里的一切都是陌生的。“与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警察走到一起,语言、观念、文化、习惯都有差别,如何与其他国家的维和警察打交道成了当务之急。”中国警队队员刘戈说。

    中国警队先把如何与外国维和警察交往作为执行维和任务的“第一课”。他们捧起书本,从辨认各国国旗、熟悉各国国歌学起,学用各国礼仪、礼貌用语,了解各国宗教信仰,尊重各国禁忌,力争读懂学会维和“必修书”。

    “到底是封闭还是开放?我们的确有过几次思想上的交锋,但最终这个弯还是转了过来。在履行新使命时自我封闭无异于‘画地为牢’,我们绝不能‘穿着新鞋走老路’。”高峰说。

    思想观念上的樊篱撤除之后,中国警队与外国维和警察的沟通、交往越来越融洽。今年9月12日,联合国驻南苏丹特派团维和警察总监弗雷德里克·伊加亲手为中国警队每名队员佩戴 “和平勋章”并颁发证书。他说:“这些年轻的中国警察很有礼貌,他们脸上总是挂着微笑,他们是南苏丹最受欢迎的警察,他们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使者。”

    一年的时间里,中国警队创造了工作零差错、人员零违纪的成绩,在多国警察云集的维和战场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警察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良好形象。(记者 郑欣)

[责任编辑:季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