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基层基础

山东单县:让城乡居民天天都能见到民警

2012-11-24 15:05:5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傍晚时分,山东省单县李寺村的村民围坐在一起听民警张镇方和两名协勤为他们普及消防知识。“警察到了咱家门口,有什么事都能一起商量,有他们在身边太安心了!”村民老王说。“天天见到民警、有事能坐在一起商量。”2011年11月,单县公安局“一区一警两协勤”警务机制实施后,这一状态逐渐成为常态。新警务机制的运行把平安送到了群众身边。今年以来,全县刑事立案数比去年同期下降19.3%,“两抢一盗”案件下降27.6%。

    585个网格片区实现城乡社区警务全覆盖

    单县位于四省八县接合部,复杂的区位环境和欠发达的经济现状给治安管理带来挑战。怎样切实把警力送到全县百姓身边,让群众真正得到平安和实惠?经过充分调研,单县公安局把全县划分为585个责任网格片区,其中城区120个、农村465个,最大程度保障城乡警务管理的无缝隙对接。

    警务片区划分明确了,警务工作谁来干?单县公安局在每个片区固定了一名民警、一主一辅两名专职协勤,以“责任田”的形式,定人、定位、定责,实现“谁的地盘谁经营、谁的阵地谁担当”。民警担当相邻两个或多个警务区域治安和管理的主体,对警务工作负有主导责任。两名协勤在民警的统一组织管理下,辅助从事社区基础工作。为了配齐配强社区民警,单县公安局最大限度精简机关,充实基层,新增警力优先满足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需要,确保社区民警总数只增不减。

    同时,他们积极争取治安辅助力量的支持。在单县公安局的争取下,2011年10月,单县县委、县政府按照全县农村人口万分之五、城区万分之七的比例,为公安机关各派出所招录了661名协勤,加上从机关、派出所抽调的215名民警,确保了全县有近千人从事农村和社区警务工作。

    “平台+脚板”催生创新警务全面开花

    今年1月,张集村一户村民家中数只羊被盗。民警在走访中了解到,村民张某形迹可疑,且与邻村王某联系频繁。民警登录“一区一警两协勤”网上警务平台进行信息搜索,发现张某有犯罪经历,并且好赌成性。根据这一信息,民警迅速展开调查,在掌握充足的证据后,在案发24小时内将张某、王某一举抓获。

    在单县,每个民警都对责任区居民的情况了如指掌,这种熟悉来自警务区警务工作的扎实积累。“一区一警两协勤”网上警务平台划分了“基础信息集录、关联项目比对、实效考核排名”等多个模块,对全县人口、场所行业、车辆物品等多个类别层面的社会基础信息进行全面收集。社区民警通过走访群众、巡查巡防、服务接待、纠纷调解,将大量的基础信息、矛盾纠纷苗头和案件线索录入到专门配置的手机基础信息采集系统。截至目前,平台信息数据库已收集掌控、关联整合各类基础信息近20万条。

    基础工作要做扎实,还要不断创新。美地小区是新建居民小区,住户们平时极少沟通交流,不利于安全防范和治安管理。社区民警发起了“单元一家亲·小区大家庭”活动,牵头将住在同一单元的住户组织发动起来,动员大家见面交流,增进邻里了解和互动,实现了邻里互助守望。同时,成立了由社区民警、楼长、单元长及小区治安积极分子组成的 “治安协商工作会”,让群众由被动的治安管理对象变成治安管理的直接参与者。美地小区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平安、幸福小区。

    监督考评、赏罚分明保障工作全面落实

    提升警务靠监督,规范执法靠制度。怎样提高警务实效,让警务区民警、协勤的工作更加高效?单县公安局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制约监督机制。他们制定完善了《“一区一警两协勤”工作规范》《单县公安局队伍管理八条铁规》等工作制度和纪律,建立了统一的网上工作平台。在警务平台上,设置了“应用、督办、考核、回访”4个评价项和29条细目,对每个民警的工作进行在线考核打分,加减分情况与平台中社区民警的工作信息同步,并即时反馈展示,使得社区民警能够在第一时间获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改进工作。

    “一区一警两协勤”警务机制通过专人日常抽查、现场检查、问卷调查等方式实行民警、协勤捆绑式问责。单县公安局配套研发了业务登记和语音自动回访系统,不定期向群众调查各派出所“一区一警两协勤”警务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敦促整改。

    单县公安局还制定了 “一区一警两协勤”工作评价标准和考核办法,对优秀民警评功授奖。同时,每周选出一名优秀社区协勤作为“每周一星”,业绩突出的,向基层党组织优先推荐。截至目前,已经有13名优秀协勤入党。对于民警、协勤工作不到位和失职、失察的行为则实行倒查,并严格追究责任。(记者 李娜 通讯员 杨参 黄一鸣)

[责任编辑:季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