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基层基础

中国提高乡村医院装备水平

2012-11-23 15:34:1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新华社 

  新华网长春11月23日电(记者郎秋红)“‘老三样’现在已经不行了,得学会用‘新三样’。”吉林省东丰县小四平镇梨树村63岁的村医凤翔正在学习使用电脑。

  2009年中国进行新医改以来,政府加大了对基层的投入。过去村医看病常用的是“老三样”——听诊器、血压计、温度计,现在普遍添置了血糖仪、心电仪、全腹B超机。

  凤翔说:“有了这‘新三样’,村民现在看小病基本不用出村了。”

  由于城乡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中国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比较突出,常常是“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2009年,中国政府向社会公布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简称新医改),其中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新医改的五项重点任务之一。

  在吉林省东丰县小四平镇梨树村卫生所,记者看到,新建的两间大瓦房宽敞明亮,诊室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听诊器、B超机、血糖仪等,还有一台电脑。

  梨树村村医凤翔说,电脑里主要录入村民的健康档案,由卫生所的另一名大学生村医负责,他自己“也能整,就是有点慢”。

  据了解,“新医改”实施以来,中央财政已经投资430亿元人民币,支持2200多所县级医院、6200多所中心乡镇卫生院、2.5万多所村卫生室建设,投入130多亿元用于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设备购置,极大改善了基层医疗条件和水平。初步建成了“村村有卫生室、乡乡有医院,县级有一所达标县医院”的三级医疗网络。

  从去年开始,中国又实行了基本药物制度,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大大减轻了农村患者的看病负担。

  小四平镇卫生院院长吕金权说,县里对村卫生所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村医每月都要到乡镇卫生院进行培训,诊疗水平大大提高,村民对他们越来越信任,县医院的医生也可以放心把一些慢性病患者转回基层进行康复治疗。

  梨树村村民王凤霞快人快语。她说,自己患有高血糖,靠吃药控制。以前常去县医院量血糖,自打村卫生所有了血糖仪,就不用去县里了,“到县里诊断花50元,在村里,用不了5元就能解决了”。

  不过,与大医院相比,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基层医生学历比较低,有的甚至还没有取得执业医师证。患者看病涌向大医院的现象还比较突出。不久前,卫生部提出,要加强城乡对口支援,支援医院通过手术示范、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等方式,提高受援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力争实现90%患者看病不出县。

  吉林省最好的医院——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临床医院院长王冠军指出,提高基层技术水平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据了解,从2011年开始,中国建立了全科医生培养体系,实行“5+3”的培养模式,先接受5年的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卫生部计划2012年使每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乡镇卫生院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到2020年实现城乡每万人拥有2-3名全科医生的目标。“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王冠军说。

[责任编辑:刘琳]
相关报道

·卫生部医改办相关负责人就加快推进农村居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答记者问
·[视频]医改新政:人人享有大病医保
·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张茅谈医改
·北京医改破茧——医药分开试点初步成功
·十年探索为民生——中国式医改在艰难前行中赢得喝彩
·湖北:医改规划凸显六大亮点

·湖北:医改规划凸显六大亮点
·医改年内再推逾300县试点 农村大病医保扩至20种
·医改重大阶段性成效:我国建起世界最大医疗保障网
·医改重大阶段性成效:我国建起世界最大医疗保障网
·国务院医改办主任谈深化中国式医改的创新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