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理论阵地

深刻认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大意义

2012-11-23 14:39:02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内蒙古日报 

    党的十八大报告全面勾画和部署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丰富发展的结果,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阶段。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部署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科学发展观在我们党执政实践中的不断深化与拓展。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就是把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在充分考虑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需求的基础上,适应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样化、管理社会化、生态文明化的发展要求,为人民群众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充分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就是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协调。五个方面的相互协调是“五位一体”的应有之义,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五大建设,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二、应对国际国内复杂形势的新选择

    从世界范围看,人类社会正在跨入生态文明时代。众所周知,工业革命造成了生产力的空前解放和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导致了严重的环境危机和生态恶化。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污染治理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和关注的大事。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初期或中期,亦面临严重的生态、环境挑战。当务之急是如何避免重蹈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加紧由传统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国内形势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举世罕见的奇迹,成就辉煌。但发展中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较大,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突出。如何破解难题,走出困境,实现良性循环,事关改革、发展大局。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新发展

    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如何进行总体布局这一重大战略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作出了重要贡献。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把党的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邓小平同志指出:“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 根据邓小平的这一战略思想,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中,深刻揭示了政治文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这就形成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明确定位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七大进一步阐述了“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并将其写进了修改后的党章,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 “三位一体”扩展为 “四位一体”。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在提出推进四大建设的同时,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这已经蕴含着“五位一体”的格局的形成。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党的十八大报告,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明确提出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可见,“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理论和实践的高度对当代中国的发展问题作出了科学回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四、体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思路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从而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阶段,体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核心,是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主旨,从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权利、政治权利和文化权利的高度,统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是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略的具体化。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布局,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新的重大战略部署。即在经济建设方面强调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政治建设方面,强调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在文化建设方面,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社会建设方面强调以民生为重点;在生态建设方面强调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作出的战略部署,既包括建设的规划、又包括改革的规划,既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又有实现目标任务的方法和途径,是我们党未来几年治国理政的路线图。

    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又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构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目标体系,它将引领我们在未来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并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五位一体”表明我们建成的小康社会,不仅是一个经济目标,更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发展的目标;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生态良好的目标,更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目标。这一新的更高要求,使“全面建成”的内容更加完备,特点更加鲜明,描述更加具体,蓝图更加清晰。按照这一新的更高要求努力奋斗,迎接我们的必将是一个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文明的全面小康社会。

    (阿如娜  作者系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政法所政治学研究室主任)

[责任编辑:季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