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地方要闻> 云南

管控未成年犯罪 昆明西山出新招

2012-11-23 14:04:2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春城晚报 

  一个8岁的孩子,为筹集上网费用,抢了别人2.5元……有数据表明,今年1月至今,昆明市西山区24名违法嫌疑人中,全是流动人口,辖区内流动人口犯罪较为突出,尤其是流动人口中的未成年人犯罪是辖区犯罪的突出群体。近日,记者走进船房社区关注“失管”儿童的生活现状。

  外来务工的家长,迫于生计常常在外奔波,这让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几乎处于一种“放养”状态。在面积约1.85平方公里的船房社区,户籍人口4300余人,流动人口就有7.1万人,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比例近1:17,船房社区成为昆明市一个典型的流动人口聚集区域,这背后,带来的也是未成年犯罪突出的问题。

  现状

  青少年犯罪问题突出

  走进船房社区,做买卖的都集中在城中村几条错综复杂的街道,常常看到大人在做生意,小孩就自己趴在地上玩,家长根本无暇照管。记者从西山区了解到,2010年西华派出所共逮捕85名违法嫌疑人,其中仅有1名是本地人;2011年共逮捕58名违法嫌疑人,全是流动人口。2012年1月至今派出所共逮捕24名违法嫌疑人,也全是流动人口。还有大量的嫌疑人因为未达到法定责任年龄,或者因法律规定不宜处罚的未成年人犯罪,仅在派出所接受调查后被教育释放。这说明,辖区内流动人口犯罪较为突出,尤其是流动人口中的未成年人犯罪是辖区犯罪的突出群体。

  2011年以来,派出所以“民意警务”为先导,先后在辖区内开展了多次实地和问卷调查,发现影响辖区群众安全感的主要问题是偷盗,盗窃的犯罪群体主要是一些“失学、失业、失管”的“三失”青少年。

  措施

  “免费公益幼儿园”

  失管幼儿常常是因流动人口家庭贫困,早早失去接受早期教育的权利,还有被拐卖的风险。去年5月西华派出所联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协调辖区内的7家幼儿园共同实施了“免费公益幼儿园”项目,在辖区内选了66名贫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解决了部分流动人口贫困家庭子女入园的困难。

  如何调动失学儿童学习兴趣,改变他们不想读、不愿读、读不好的厌学情绪,记者了解到,西山区采取的系列措施包括,在船房小学和文武学校建立一个电教室,两个多媒体教室,利用北京公办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对民办小学教师及学生开展远程教育。联合云南大学、昆明学院等高校,在学校内开展“免费课外辅导”项目,利用学校的志愿者队伍,为学校成立了篮球队、合唱团、武术队、英语兴趣班等各类兴趣小组,丰富流动儿童的课外活动内容。针对流动儿童放学后没有地方活动,没有地方娱乐,长期留恋于“黑网吧”、街头,容易受不良分子影响、容易受违法犯罪侵害,所以在派出所旁建立了全国第一个“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站”。

  效果

  培训帮助“问题娃”

  “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站”主要以绿色免费网吧、免费书吧、免费法律支援、免费心理辅导和庇护所为主要内容,每天开展服务,接纳儿童到服务站内开展活动。同云南大学、昆12355青少年服务站携手组建了一支问题青少年心理矫治队伍,依托“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站”,对问题青少年进行帮扶,进行心里引导,树立正确人生观。

  流动青少年因为教育程度低,劳动技能差,心理期望值大等原因,长期处于失业状态。派出所联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西山区教育局、西山区职业中学,有针对性开展免费职业培训。一是将于3月28日在船房社区内开展以电脑基础知识培训为主的短期培训班,每期免费招收流动人口青少年参加培训,主要培训计算机维修、网络知识、公文处理等。二是将船房社区有职业培训需求的青少年送到西山区职业中学接受免费的职业培训,在免收学费的同时,每月补助500元生活费,使他们能以自己的一技之长,参加工作,融入社区,实现自身价值。

  针对流动家庭管理意识差、管理水平低的现状,西华派出所同西山区妇联协商,共同携手在辖区内开展“妈妈学校”,聘请子女教育专家学者,在社区内利用下午时间,通过开设讲座的形式,对流动人口家庭开展家庭教育、卫生预防、就业指导、家庭理财等方面进行培训。使这些家庭有能力管、有精力管、管得住、管得好。去年12月以来,开设讲座4期,参加培训人数达300余人。(何谨)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公安部指挥七省区市公安机关打击拐骗新疆未成年犯罪
·河南社旗“三化措施”对接未成年犯社区矫正
·江苏省未成年犯管教工作的调查报告
·山东济南法院未成年维权“五位一体”工作法效果好
·江苏省未成年犯管教工作的调查报告(一)
·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 探特色未成年犯管理模式

·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 探特色未成年犯管理模式
·吉林成立未成年犯义务职业教育学校
·广东五成未成年罪犯非监禁服刑
·厦门海沧法院无偿辅导未成年罪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