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地方要闻> 福建

福建漳州创新社会管理推行和谐乡村促进会纪实

2012-11-23 11:39:12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福建长安网 

老百姓家门口的“调处中心”

——福建省漳州市创新社会管理推行和谐乡村促进会纪实

   11月14日傍晚4时30分,冬日的暖阳洒进福建省漳浦县赤岭畲族乡石椅村和谐乡村促进会活动中心,这个有着浓郁畲乡味道的小建筑浸宓着一团祥和。石椅村和谐促进会理事长———73岁高龄的蓝江龙迈着稳健的步子悠然自得。说起如今的头衔,他自豪地说,“我们老人说话有威信,有些事情乡党委按法律程序做,我们就像家长一样再接着敲打敲打。”小到垃圾处理、邻里矛盾,大到山林权属、征地拆迁,石椅村和谐促进会从成立以来,已协助乡综治办、司法所排查调处矛盾纠纷102起,成功调处102起,调处率达100%,没有发生矛盾纠纷转化刑事案件。

  石椅村和谐促进会建设是漳州市推进基层和谐,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缩影。自10月30日,漳州市在全省地市中率先成立和谐乡村促进会以来,全市已成立乡镇一级和村一级和谐乡村促进会250多个,会员达2万多人。本月底前,全市乡镇一级和谐乡村促进会全部成立,到明年3月底前,全市1646个村将全部成立和谐乡村促进会。

   “和谐乡村促进会”吸纳热心支持社会和谐稳定的老年人和各界人士组成,会员们当好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参谋助手,积极参与调解矛盾纠纷、宣传政策法律、兴办公益事业,促进和谐稳定,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社会反响良好。目前,全市和谐乡村促进会已收集民情3000多条,调解矛盾纠纷2000多件,调解率达98%。

   “通过设立和谐乡村促进会这个平台,形成了乡、村、组三级维稳工作网络,把维稳工作网络进一步延伸到村级,把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设到老百姓的家门口。”漳浦县赤岭畲族乡党委副书记林乙平对和谐乡村促进会为乡党委工作带来的积极作用赞赏有加。

  今年9月底,石椅村要建一条水泥路,村民蓝某防以修路占用他家庭前的地为由出面阻挠,希望这条水泥路能够绕道修建。而邻居蓝某母则支持村委会直接从家门口修路,方便出行。两人因此大吵起来,险些打架。石椅村支部书记兼石椅村和谐促进会会长蓝春建得知消息后出面协调,做好解释工作,也对蓝某防的“不顾大局”进行了“适当敲打”,经过10天的工作,蓝某防终于放弃了自己的不合理要求。这是蓝春建工作笔记上记录的最近的一次调处,此后的工作在笔记本上呈现空白状态。不仅是他,该村所有的和谐促进会会员工作笔记上都是同样的情况。蓝春建显然对这种“空白”甚是满意,他说:“这说明这段时间群众基本没矛盾了,有也是极小的,一两句话就能解决。矛盾少了,治安就好了,社会就和谐了。”

   “我们把和谐乡村促进会作为民情收集、矛盾化解、组织活动、财务监管的阵地,使之成为和谐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成为村民求知求乐的文化活动中心、思想教育的道德堂、关爱弱势群体的爱心堂和社情民意的中转站。”龙海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郑明福介绍说。

  在和谐乡村促进会会员的努力下,龙海市一些重点项目建设得以顺利推进。总投资10亿美元,用地1800亩,涉及5个村1个农场,农民2342户,人口5000多人的省重点项目正新橡胶落户港尾镇时,在项目征迁中,石埠等5个村的和谐乡村促进会积极协助镇村干部,做足做细群众思想工作,仅用半年多的时间就完成征迁任务,确保了项目顺利落地投建投产。据统计,今年以来,龙海市累计完成征地1.15万亩,拆迁20.31万平方米,新开工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53个,无出现干扰、破坏企业、破坏项目建设的重大刑事案件。

  会员们发挥自身来自群众、熟悉农村情况,与群众有深厚感情的独特优势,积极倡导农村新风尚。漳州市综治委副主任陈青树说,和谐乡村促进会的会员在群众中“说得上话”,让群众也“听得进”,他们从群众的生活、生产等方面全面介入引导,积极走村入户、以串门子、拉家常、同劳动等方式,与村民交心,谈农家活、谈民风民俗,谈经济社会发展,谈党的政策,谈法律法规,提高了群众的学法、守法热情,树立了文明和谐发展的新风尚。如今,漳州许多乡村呈现出“传播文化阵地多了,赌博迷信场所少了;健康有益活动多了,斗酒打架现象少了;村民科学文化知识多了,愚昧落后陋习少了;人与人交流多了,村民纠纷少了”的“四多”、“四少”的可喜局面。(记者 黄声梅 张小丽 通讯员邹高辉)

[责任编辑:张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