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韵醉芗江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人民法院文化建设纪实
获得“全国法院系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后,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人民法院又被列为“福建省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先后荣获全国法院立案信访窗口建设先进集体、全省法院系统先进集体、全省法院调解工作先进集体等21项荣誉称号。荣誉背后的芗城法院,谋求文化育人、文化兴院的科学发展之路,用文化活动凝心聚力,用文化涵养鼓足精气神,用文化氛围唱响快乐工作主旋律,这便是法院文化为芗城法院带来的不竭动力。
典型激励 引领法院精神文化
今年6月,在漳州市南坑街道一间办公室里,福建省首个以全国法院办案标兵获得者命名的“黄志丽法官工作室”刚刚“开张”,两名残疾老人便在门口探头探脑,脸上露出些许的焦虑与畏惧,当他们看到办公桌前那张曾在电视中见过的脸,原本暗淡的眼神有了变化。法官黄志丽热情地将他们迎进了办公室,电视新闻片段里严肃的她此刻竟是如此的和蔼亲切,老人心中一暖,眼角有些湿润,颤颤巍巍地掏出袋子里的材料递给黄志丽。原来这两名低保户的残疾老人因其残疾儿子骑摩托车撞伤了一69岁的老人,摩托车也无投保,老人担心无法支付巨额赔偿,守候在法官工作室外,一开门便来了。黄志丽一边联系所在社区对老人一家进行照顾帮助,一边想尽办法做了多次调解工作,无数次的电话沟通后,赔偿协议终于达成,两位老人连日来心中的担忧终于可以卸下,他们对着黄志丽连声道谢。
“一个亲人、一份关爱、一倍辛劳、一分欣慰”,这是黄志丽的办案理念,被誉为“知心女法官”的她让慕名前往“黄志丽法官工作室”的群众络绎不绝,也让法官亲切和蔼的一面开始在群众中传播开来,纠纷得到圆满化解更让群众赞不绝口。
在她的影响下,芗城法院的法官们弘扬黄志丽精神和工作法,在社区巡回就地开展便民服务,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诉必接、有难必帮,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司法服务齐声叫好。
法院文化精神有了先进典型的带动,悄然在干警心中扎根,他们将这种精神融入对业务精益求精的要求中。结合学习型法院建设和“人才强院”战略,伴随着业务培训、业务研讨、业务竞赛、调查研究等活动不定期的举行,多层次的职业培训在全方位提高干警的业务素质的同时,也带动了良好学术讨论之风的树立,2010年芗城法院荣获福建省法院调研先进集体。
培养精神文化,有了典型激励,干警也有了提高自身涵养的动力与意识。修缮一新的图书室在干警中扬起了一阵读书风,15000余册各类图书给了他们徜徉书海的乐趣。同时,创建荣誉室及学习园地,更新廉政文化建设方式,在全院范围内深入开展学习互动交流活动,在互相学习中充分发挥干警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崇法、厚德、敬业、为民”是芗城法院的院训,这八个字的诞生也是源于那块学习园地,干警们一次又一次的激烈讨论,一本又一本的书被翻出,一个又一个的精神内涵被探讨,一回又一回的实践感悟,最终凝练成了那厚重的八个字,凝聚成一面精神旗帜。
道德涵养 改善法官行为文化
微笑——“您好,请坐,麻烦出示一下您的身份证……”
微笑——“这是您的调解协议,麻烦在这里签名……”
微笑——“谢谢,您请慢走。”
这几乎是这一周来芗城法院民一庭几名法官重复最多的动作与话语了。因商品房逾期办证引发的纠纷不断增多,在前期通过与部分业主代表及开发商不断沟通后,最终形成了一套调解方案。为方便小区业主办理逾期办证违约金的调解协议及领款手续,芗城法院将调解现场从法院搬进了一小区的开发商办公室里。“第一次和法官这么近距离接触,真没想到你们能亲自到这里来为我们服务,给我们带来了好大的方便。”几名业主争着和法官握手道谢。
法官深入一线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改善司法作风,讲究司法礼仪,注重司法文明,芗城法院在不断提高法官道德涵养中悄然改善着法院的行为文化建设。
靠涵养改善行为,靠机制保障管理。以“三十率”工作为核心的审判管理体系、以案件质量评查为核心的质量保障体系、以岗位目标考核为核心的司法责任体系……结合芗城特色,一项项制度出台,加强了对干警的鞭策鼓励,也给了年轻干警更多的发展空间与机会。2011年,导师制的青年干部培养计划形成了良好的“法官带法官”的培养模式,更加关注青年法官思想领域与审判实践。“我们一直在探讨如何不让制度成为冷酷的、束缚年轻人发展的桎梏,导师制的培养计划恰巧给了这些青年法官更多的人情关怀,将互帮互助的法院文化带动了起来。”芗城法院院长吴炎成在谈青年干部培养计划时候这样说道。
在改善司法行为文化建设中,司法廉洁也从未被忽视过。反腐倡廉影视教育系列活动、召开干部家属代表助廉座谈会及廉政监督员座谈会、组织全院干部参观警示教育基地、建立“短信互动平台”定期向每一名干警的手机发送警言警句短信、举办廉政文化书画摄影作品展、在办公楼走道内挂图文并茂的名言名警句……随着廉政教育形式多样化起来,干警心中的司法廉洁有了更坚定的意识。
凝心聚力 展示文化兴院风采
2011年6月28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芗城法院全院干警汇聚一堂,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场以颂扬党和祖国为主题,展现法院干警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时代风貌的文艺晚会。干警们忙里偷闲的排练,到了晚间还在会议室里一遍又一遍地跳着舞,这样的辛苦最终换来了全场不断的掌声、笑声、欢呼声,换来了干警间不曾被发现的默契,换来了对团结协作的深刻认识,换来了对自我创造力的激发。
2012年9月,一声声的惊叹从芗城法院法官活动室里传出,那里陈列了一排排干警们的书画、摄影作品,这场“2012年度芗城法院干警书画、摄影作品赛”规模与质量较往年有了质的飞跃,多数作品精湛程度令人折服。“画画是我放松的一种方式,在画画的时间里,我可以全神贯注投入,我很享受这样的时光。画久了,我在办案的时候偶尔也会带入这样的情绪,无形中减轻了些压力。”书画作品第一名获得者如是说。
通过精心组织节日活动、文化活动,干警们参与其中,展示法院风采,深化法院文化建设的内涵,从而提升干警间的凝聚力,成了芗城法院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该院先后组建了篮球队、羽毛球队、乒乓球队、游泳队,不定期开展书画、摄影展览比赛、演讲比赛,使干警在休闲、娱乐、健身和学习中陶冶情操。
对于陌生地方的第一印象总会先源于它的建筑与布局设置,芗城法院力求将物质建设作为法院文化建设的载体,通过创造庄严肃穆、布局合理、结构规范的办公环境,提升法院良好形象,增强公众对法院工作的认同感和满意度,让群众从走入法院的第一刻起就感受到浓厚的司法文化氛围。走进芗城法院,第一眼便是73米的文化走廊,展示着近60年发展中取得的重大成就、开展法院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果,也有着一代又一代干警的法院生活剪影,反映廉政文化建设的书画作品和照片展览室,陈列着法院干警自我教育的精神成果。办公大楼的会议室、走廊等地方悬挂着凸显法院文化内涵的法律格言和名家名句,浓郁的法治元素有种法院文化特有的味道。
在芗城法院,最具特点的还属调解室的圆桌文化,简洁明亮的调解室里,鲜花与圆桌,或安抚心情或劝和的句子、或握手言和或一派和谐的画似无心实有心地挂在显眼处,舒适的坐椅加上了双方适度的距离,温馨感给了当事人缓和情绪的氛围。怒气与喧闹常常在这里消逝得无影无踪。
审视文化建设为芗城法院带来的动力,文化有一股凝聚的力量,将全院干警凝聚成了“全省法院先进集体”;文化蕴含着为民情怀,“全国法院立案信访窗口建设先进集体”为人民服务从不含糊;文化是一种温暖,“全省法院调解工作先进集体”在调解中倾注人文关怀。
汩汩芗江水孕育了乐观、朴实的闽南文化,文化如酒,他们将信仰酿藏其中,在敬业乐群的集体荣誉感中不断奋起,破浪扬帆。(记者 梅贤明 通讯员 林娟娟 陈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