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通化市就业局人力资源市场,LED大屏幕正滚动显示着就业优扶政策;在电子触摸屏前只轻轻一点击,用工简介、用工单位等信息一目了然。这仅是通化市提供就业服务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通化市将扩大就业做为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始终坚持创业带就业工程,千方百计提升就业水平,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城乡就业形势持续稳定。
截至目前,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9万人,完成年目标5.5万人的107.2%;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16万人,完成年目标1万人的116%;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人数6100人,完成年目标5500人的110.9%;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2万人,完成年目标的140%;家庭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员1.37万人,完成年目标的108%;全市稳定安置公益性岗位人员11331人,其中,市本级公益性岗位人数为3029人;省级充分就业社区数量9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解决零就业家庭比率达到100%。提前一个半月,完成年度目标。
搭建平台。先后投入951万元,建设了多功能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场所。县(市、区)人力资源市场、乡镇(街)、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所(站)全部联网,实现了信息畅通与共享,形成市、县、乡、村四级创业就业服务体系。
优化服务。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大厅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台了《人力资源市场大厅管理规定》;开设了“绿色通道”,实行“窗口”服务、导办服务、代办服务、督办服务、预约服务、特事特办服务等;强化了规范管理,建立健全了政务公示制、挂牌上岗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岗位目标责任制;增添了各种便民设施,印制办事程序服务指南,服务中做到一副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开水解渴、一片真心交谈、一定满意相送的“五个一”要求。今年,通化市就业局市场服务大厅被授予省级“青年文明号”。
政策扶持。还制定出台了税费减免、就业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公益性岗位管理等扶持政策。在重点群体就业上,如对大学生、残疾人、低保对象等,制定了相应政策,建立了就业数据库。全市有13.2万人参加劳动者素质培训,组织创业培训1.3万人,0.78万人成功创业,带动2.3万人实现就业。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0986万元,扶持创业1.06万人,带动就业人数达3.37万人。
项目拉动。围绕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做好就业岗位与项目的衔接工作。对落户市区的工业项目提前介入,掌握用工需求状况,准确细致地建立项目资源库,为重点项目举办多场招聘活动。先后为全市56个重点项目,开发就业岗位3.68万个。
园区支撑。在创业优扶政策带动下,通化市创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功孵化了电子、农贸、家政等34个创业园区。在青年电子科技创业城,大学生创业“明星”宋成广告诉记者说,他自己就是“全民创业带动就业工程”的受益者。前年,他用政府扶持的2万元贴息贷款在创业城创办了一家电脑经营店,现在效益非常可观。全市新增创业业户7230户,带动就业2.89万人。
劳务输出。主动扩大区域劳务合作,发展境外中介机构,实现劳务信息有效对接。梅河口市向韩国、日本劳务输出,已产生了品牌效应,输出境外农村劳动力3000多人。柳河县驻天津劳务办公室被认定为省级驻外劳务输出机构,仅在天津、北京一带就输出劳务人员4698人。(刘宝 记者 王忠先)
·吉林省排查整治交通设施
·吉林省九台市全面构建社会单位“防火墙”
·吉林省交通运输厅召开长途客运清理整顿专项会议
·吉林省首届“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候选人事迹
·吉林省检察院举办新媒体应用和新闻发言人培训班
·吉林省五景区将建“幸福天使红十字救护站”
·吉林省五景区将建“幸福天使红十字救护站”
·吉林省启动暴雪Ⅲ级应急响应全力应对强降雪
·吉林省检察机关搭建多个平台开展文化建设
·吉林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综述
·吉林省吉林市社区消防专用车投入使用
·吉林省迎今冬首场明显降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