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更方便了,有医生上门进行服务。” 乐从沙滘残疾人芳姨说。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这虽然是新提法,但其理念和行动却早已“溶解”于顺德各项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之中。去年以来,顺德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在村(社区)开展服务;卫生服务进一步提升;村(居)民的文化生活直奔“小康”……
自去年启动农村综合改革以来,顺德通过多种措施,多管齐下,进一步完善了“结构合理、发展平衡、资源共享、公平便利、城乡一体”的普惠型公共服务体系,使公共服务的阳光照进顺德每扇窗户,洒遍了各个角落。
农民享受更好“软环境”
当前,顺德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深刻变革和转型期,农村居民遭遇到的各种问题日益呼唤一个疏导的渠道,整个社会也急需一道“润滑剂”,使之得以和谐、健康、平稳地向前推进。
社工,无疑是这样的一道“润滑剂”。在本次农改中,顺德以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将农村部分公共服务交由社会组织“接手”,引入社会力量为全体农村居民提供公共服务。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在大良、容桂、杏坛等镇街,通过成立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或社会综合服务站点,发挥社工作为中介的角色,整合政府、村、社区的资源,让民间也参与社会服务,为农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软环境”。
上周六,老张前往顺德区北滘镇西海社会综合服务站进行康复治疗,自从这个中心启动服务后,他的家人再也不用开车送他到大良进行康复了。“农民也能享受到城里人的服务。”老张高兴地说。
在此基础上,顺德也积极探索新的公共服务模式。9月底,全省首个综合型社区服务站在杏坛镇桑麻村启用,该站点以村居行政服务站和社会综合服务站“两站合一”的模式运作,在有效节约行政资源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基层公共服务水平,向基层群众提供高效、优质、便捷的综合型社区服务。
如今,顺德的社会服务、社工人员及广大群众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发展格局。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
顺德人很清楚的看到,在强调城乡统筹发展的今天,尤其有必要弥补医疗卫生的欠账,再也不能采取农村和城市分开管理、分别组织的做法。而应该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甚至有必要适当向基层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倾斜。
从今年3月份开始,顺德启动“15-30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的打造,满足每一万名居民配备8个社区卫生工作人员的要求,顺德76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了重新整合。
乐从是顺德最早实现该目标的镇街。为此,该镇成立乐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靠该中心,乐从组建了48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并已经进驻乐从23个村居,实现了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全覆盖。
近日,乐从沙滘残疾人芳姨在家中享受医生上门诊治服务,这是乐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带给她的福利。随着该中心的开办,乐从一批特殊群体可享受该服务。“虽然沙滘卫生服务站只有300多米远,但走过去还是很辛苦。现在医生会上门诊治,很贴心。”芳姨说。
目前,顺德十镇街都在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圈的打造。顺德希望通过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运作机制,保障政府投入到位、监督到位,促使卫生服务中心的角色和职能定位的转变,为农村居民提供可靠、有效的、价廉物美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病有所医”,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
村民文化生活直奔“小康”
今天,富裕起来的农民已不满足于只做文化体育活动的旁观者,他们还想做文化的参与者,迫切希望有一支“不走的演出队”、“常在的篮球队”,有自己能经常参与的文化体育活动。
本次农改当中,顺德进一步推动基础文体设施完善、并构建基层文体发展长效机制,从过去简单的送文化转变为种文化。顺德通过实施基础文化设施全覆盖工程,逐步完善区、镇街、村居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辅以各种送到村(居)民家门口的文化大餐,让顺德居民的文化生活直奔“小康”。
截至目前,顺德各镇街共建有体育馆10个、文体广场18个、游泳池45个、公众篮球场735个、公众羽毛球场304个……而这个数字仍然在不断增加当中。
每天吃过晚饭,葛岸村刘姨收拾好餐桌立即走出家门,等待她的是曾与她一起打麻将的几个好姐妹,她们加入了村里的妇女健身队,太极扇、健身操,既愉悦身心,又令她们有了新的精神追求。
如今,村民们不再是文化的看客,一跃成为舞台的主角。在村(居),文化站、灯光球场、室外健身中心等文体场所,成为村(居)民大显身手的舞台;在城市,图书馆、博物馆、艺术中心,一座座精美的文化建筑亦成为他们的文化家园。
文/图:刘嘉麟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顺德实践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检察院 在“先行先试”中不断推进创新
·广东省首个综合型社区服务站顺德桑麻村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