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城区:“三网合一”创新服务
借鉴北京东城区、上海卢湾区等地先进经验,长治城区投资300余万元,自主设计、合作研发了一套 “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平台”。这一平台将党的建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三个子网站集成统一,整合资源,形成功能完善、运转高效、渠道畅通、开放互动、高效快捷、服务优质的“三网合一”社会服务管理综合系统,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具有首创意义的社会服务管理新模式。
依托在区、街道、社区(农村)建设的社会服务管理中心“三级”平台,长治城区构建了区、街道、社区、网格“四级”服务网络,实现了全区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全覆盖,有效推动了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在责任机制方面,实行了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党政一把手”工程和“一岗双责”制度,建立了社区AB岗责任制、网格包干责任制、信息共享机制和纠纷解决多元机制、民意直通车、流动人口扶助制度等配套机制。
目前,城区在全区组建了主管队伍、专职队伍、协管队伍、志愿队伍等“四支队伍”,形成了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强大合力;在街道社区推行了网格员、人民调解员、社区综治负责人加上“片警”共同参与的3+1社区联调机制,有效增加了社会的和谐因素。
长治市城区区委书记 、区综治委主任孙刘琳
晋城城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
在晋城市城区,网格分为三种类型,即“街巷型”网格、“楼院型”网格和“单位型”网格。在网格上同步建立党小组,确保每个网格都有党组织、每名党员都在网格中。网格划定后,采取“1+1+X”模式配备网格管理力量。“1+1+X”即:1名网格管理员、1名网格协管员、发挥X种社区服务群体作用。X种社区服务群体包括:由网格内老年志愿者组成的巡逻队伍;由网格内4050人员、低保户、热心公益事业人员组成的社情民意信息反馈队伍;由网格内具有专业特长的居民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等。
组团式服务。整合原来零散的、各自独立的服务项目,在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内开展低保、救助、就业、物业、户籍、治安、调解、计生、医疗、环卫等组团式服务。并将服务与监督,民情通呼叫中心、居民事务代办中心、信访代理中心有效纳入到数字社区管理系统中。
党组织引领。组织党员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打造服务品牌、争当服务先锋”等活动,充分调动起了辖区内各单位、“两新组织”的共驻共建积极性。同时,把机关党建“走在前头”工作与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让机关干部在社区“活”起来、让党员身份“亮”出来,建立了机关干部参与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个人月报制度,由所在网格管理员、社区居委会签署意见后报所在单位,年终综合评定后,把此项工作作为表彰奖励、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
晋城市城区区委书记、区综治委主任张玉宏
大同南郊:网格成为服务基本单元
以区为一级网格,以乡为单位,设置10个二级网格,以村为单位,将全区190个行政村根据各自占地条件、居住集散程度、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等情况,划分成1590个网格,再把格内人、地、物、事、组织等要素分类整合,全部纳入网格化服务管理范畴,制作网格平面图、公示网格长、服务事项等内容。如今的大同市南郊区,每个网格已经成为社会服务管理的基本单元和组织节点。
“区一乡一村两委—网格—农户”,按照顺向模式进行管理,“农户—网格—村—乡—区”按照逆向模式进行信息反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农村网格化管理模式正在形成。
通过推行农村数字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群众开始逐步享受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服务。在网格化管理系统中,群众的就业、医疗、低保等个人需求,以及村民邻里矛盾和信访合理诉求,都可以利用PDA移动终端上的网络移动系统,发布到信息平台上,快速有效地解决了群众的访求。农村“两委”宣传政策法规、安排部署工作,以及村民关注的“四议两公开”等事项,通过数字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全部公开,让村民足不出户,了如指掌,既落实了村民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也实现了农村“两委”党务村务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改善了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稳定。
大同市南郊区区委书记、区综治委主任杨勤荣
侯马:社区网格化向乡村延伸
城乡连接紧密、人口数量相当,针对这一实际情况,侯马将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向乡村延伸,改变了农村以村民小组为管理单位的传统模式,使广大农民享受到了精细化的管理和便利化服务。围绕交通四通八达、人流物流车流密集的地域特征,侯马坚持人防和技防并举,大力推进 “天眼”工程。在深化服务上,市级设立群众诉求帮扶指挥中心,各乡办设立群众诉求帮扶中心,各村、社区设立群众诉求帮扶站、村(居)民小组设立群众诉求帮扶点,并在市、乡(办)建立了视频互通平台,极大地方便了群众诉求问题的解决,同时也拉近了干部同群众之间的距离,体现了党和政府亲民、为民、利民的宗旨意识。
市委、市政府从规范和整体推进基层基础建设出发,对基层社会管理工作实行统一机构、统一挂牌、统一运行、统一标准、统一考核、整体推进。着力解决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的机制问题,注重把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传统资源和信息资源都聚合到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之上,实施整体联动,集中发力,实现了社会管理联动、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特殊人群联管、基层平安联创、突出问题联治。
侯马市市长、市综治委第一副主任李建国
清徐:项目引领社会管理新路径
为解决发展环境不优、非公经济管理、中小企业融资等难题,清徐县建设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大厅、便民服务中心,减少审批环节121个,取消6大类295个收费小项。开展“机关服务乡村、乡村服务群众”活动,机关领导干部走遍乡村,倾听群众呼声,兴办道路建设、水利建设等实事、好事。通过单独建、重点建、联合建、挂靠建等四种形式,组建独立非公党组织138个,联合党组织94个,覆盖了全县1245个非公企业,巩固和扩大了党的执政基础。在全国率先编制了县域金融生态建设规划,在全省率先成立2个村镇银行,在全市率先设立6个小额贷款公司,形成了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为解决中小企业和“三农”贷款提供了有力保障。对重大项目、重大决策实施“四性”(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评估,维稳办审批同意后方可施行。三年来,共实施风险评估项目19项,及时发现和化解了一批矛盾隐患。
清徐还梳理整合县级原有的六个社情民意渠道(网络舆情专报、矛盾纠纷排查、社会工作部、“12345”便民热线、人大政协建议提案、行政效能投诉中心)组建民情中心,专人24小时值守,通过收集、梳理、分类、督办、公开5个环节的工作,确保群众反映的事情件件有着落,事事有交待。
清徐县委书记、县综治委主任车建华
代县:六大平台提升管理科学化
代县将全县划分为县、乡、村和楼院四级分层管理模式,以道路、街巷、小区等为边界划分了388个四级网格,全县共划定615个网格单元,实现了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围绕“人、地、事、物、组织”五大要素,对七大类信息进行甄别采集,按季检查更新。建立起县指导中心大屏显示系统、呼叫系统与乡、村、企业服务管理中心三级交互式可视化管理平台,全力推进管理平台可视化。
为全面提升基层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代县全面推进六大平台建设。一是全力搭建社会管理网格化平台。县社会服务管理指导中心全面管理现场信息、处理结果信息,对社会管理职能部门进行监督核查。二是全力搭建舆情处理平台。今年共在互联网上搜索到民生舆情38条,全部进行了及时核查处理。三是全力搭建民生服务平台。目前,共收集到教育医疗、劳动保障等民生信息135条,解决民生问题83个,为领导决策提供了详实的基础资料。四是全力搭建安全监管平台。重点对涉铁领域、民爆物品等八大重点行业,实施分层分级、全时段、无缝隙、精细化管理。五是全力搭建平安城市平台。充分利用全县警用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加载6大类40项治安管理基础信息打造平安城市建设平台,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社会治安动态防控体系。六是全力搭建综合管理平台。将各级中心组合为一个整体,协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并将中心指挥调度的功能延伸到各级主管领导,随时掌握各类事件处置信息。
代县县委书记、县综治委主任霍富荣
昔阳:三网覆盖社会管理精细化
昔阳精心编织了“信息网、责任网、服务网”,三网覆盖,实现社会管理精细化。
首先,以全触角的信息网解决“管得来”的问题。通过分布在县域内的网格信息报送渠道,及时掌握全县人、事、地、物、情、组织各类实时动态信息,做到了“一个网格一本台账、一项工作一组数据”,确保“信息掌握更全面、信息传输更快捷、基层情况更真实”。其次,以全员化的责任网解决“管得住”的问题。推行“一周一汇总、一月一通报、一年一考核”的措施,将考核结果与干部职务调整挂钩,与部门评优评先紧密挂钩,促使部门下沉、人员下沉,推行“立案派遣处置审核结案”网格化五步工作法,实现了监管分离,使每个“网格事件”有人管、有分工、有落实、有结果、有实效,做到了人与责的一一对应,责与效的一一挂钩,确保了社会管理的健康有序运行。再者,以全覆盖的服务网解决“管得好”的问题。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40余项服务事项实行领办、帮办或代办,推行“组团式”、代理、受理、限时办理、前台受理后台办理等五种人性化的服务模式,让老百姓从根本上实现办小事不出村,办大事不出乡,办难事不绕弯。
昔阳县县长、县综治委第一副主任丁雪钦
永济:三大体系创新基层社会服务
矛盾如何化解,治安如何防控,服务怎样惠民?在永济,市委、市政府通过构建三大体系,实现了基层社会管理的创新。
社会矛盾大调解体系,是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的“疏导渠”。这里健全完善了诉前诉中诉后调解衔接、分级调解衔接、联调联动、督查督办、考核奖惩等五大工作机制;成立了交通事故、医患纠纷、劳资纠纷等九大行业调委会,初步形成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调解格局。永济市社会矛盾调解中心则专门负责调解跨区域、跨行业的重大矛盾纠纷,从而构建起社会矛盾大调解体系。
社会治安大防控体系是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的 “防火墙”。交警、巡警、治安民警“三警”联勤,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巡防力度,最大限度地挤压了街头违法犯罪的时间和空间。在农村组建的专兼职巡逻队伍,实行巷户联防、十户联防,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做到了农村基层巡逻防控“无缝隙”。投资2300余万元,在全市全面实施社会治安视频监控建设工程,截至目前已安装3831个,11月底前将全部安装到位,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
社会民生大服务体系是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的“惠民台”。目前,全市265个行政村和12个社区都成立了社会服务管理代办点,形成了市镇村三级社会服务管理组织架构。在各基层单位,根据居民户数划分区域,确立了党员示范户,负责收集本区域内的民情民意。从全市抽调2264名党员干部,组织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
永济市委书记、市综治委主任陈杰
·山西太原:过万患者“先住院后付费”受益
·山西晋城:公安中介 出租房管理新突破
·山西:举办119消防宣传书法展
·山西泽州全力支持重点医疗机构项目建设
·山西举办119消防宣传书法展
·山西运城消防3天清剿火患130余处
·山西运城消防3天清剿火患130余处
·山西日报:高举伟大旗帜 开创美好未来
·山西大同消防宣传走进城区14所学校
·山西太原农民工法律援助“零门槛”
·山西朔州全面创新基层社会服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