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汪金友
在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的见面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谈到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时一连用了十个“更”字。他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每个人都有着“更好、更高、更优”的追求。学历低的,期盼更高一点;收入少的,期盼更多一点;房子小的,期盼更大一点;环境差的,期盼更美一点;工作不稳定的,期盼更稳定一点;生活没保障的,期盼社会保障更可靠一点;孩子没长大的,期盼他们更健康、更顺利、更幸福一点。发展没有止境,需求没有止境,期盼也没有止境。
这种期盼,来自于发展和进步。想象30年以前、20年以前甚至10年以前,有几个人会想到自己家里也住新楼房?也买小汽车?有几个人会想到农民种地有补贴?生病住院有医保?过去不敢想的事,现在敢想了;过去办不到的事,现在能办了。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国家发展和富裕了,不仅经济总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也都有了大幅度提高。
这种期盼,来自于坚定的信念。中国人几十年的探索和奋斗,不只在于创造了令世界震惊的经济发展速度,更重要的是找到了一条完全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的信念源于全党全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这种期盼,也来自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其中有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有不公平、不公开、不廉洁的问题。这些前进道路上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非常强烈地激发着人民群众的求改、求变、求新、求好的诉求,激发着我们每一个人不懈奋斗、努力。
十个“更”字,准确的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心声,也明确了新一代领导集体和全国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党领导人民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可以自豪而不能自满,更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只有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一切财富和幸福,都来自于劳动和创造。我们每个人都是期待者,也是创造者和担当者。把握时代发展要求,才能焕发生机和活力;顺应人民的共同愿望,才能凝聚智慧和力量。十个“更”字连着党心民心,催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