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试点传真> 沈阳

沈阳:妇女家庭劳动离婚时将得公平补偿

2012-11-20 15:12:56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中国妇女报 

  今年26岁的小白,在一次大型招聘会上看中了一项外语翻译的工作,无论是学历或能力,她都绝对胜任。但最终用人单位却选中了学历不如她的一名男士。理由就是小白正处于适婚适孕年龄不适宜此岗位。对此,小白很是不服气,“为什么女性找工作要比男性难好多?”

  小白受到的此类待遇,今后在沈阳将被有效遏制。

  近日,沈阳市政府下发关于未来十年《沈阳市妇女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就女性参政、家庭婚姻合法权益保护及劳动合同中不得变相限制女性结婚生育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对此,有关专家认为,女性合法权益的维护,不仅需要来自社会的支持,同时更要靠女性自身的自立和自强。

  工作时:“性别歧视”不行

  《规划》规定,在岗位招聘中,要消除就业性别歧视,“重男轻女”不行。

  据介绍,为消除就业性别歧视,在未来十年的沈阳市妇女发展规划中明确要求,除法律规定不适合女性的工种和岗位外,任何单位在录用人员时,不得以性别或变相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女性或提高女性录用标准,不得在劳动合同中规定,或以其他方式变相限制女性结婚、生育。同时,将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依法查处用人单位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就业性别歧视行为。

  对此,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思宁认为,这样的性别歧视背后,涉及用人单位雇佣女性需要支付更多的经济成本,“在社会普遍不能自觉地承担这种社会责任之前,女性在生育、哺乳期内所要承担的经济费用,需要通过社会保险解决,这比让用人单位担当更合适。”因为生育属于社会再生产的一部分,这样,“不仅能消除社会歧视,也让社会更加公平公正”。

  参政时:有了“硬指标”

  关于保障女性参政议政的权利,《规划》也作出了硬性的指标规定,沈阳市将逐步提高女性在全市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人大、政协常委中的比例,明确了人大女代表候选人、女干部等的比例。

  《规划》还规定,沈阳市、区县(市)政府领导班子中均有一名以上女干部,担任正职的女干部所占比例逐步提高,配备女干部的市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比例达到50%;区县(市)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中女干部数量逐步增加;居委会成员中女性比例达到60%以上。张思宁认为,这种硬指标是非常必要的,因为男女的思维特点、心理特点各有优势,在一个群体中,只有男女共同协商,才能取长补短,使决策更加客观。

  离婚时:女性将受“全程保护”

  在新颁布实施的《规划》中,离婚时女性合法权益则受到了“全程保护”。

  《规划》要求,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在审理婚姻家庭和继承案件中,要充分体现性别平等。在离婚案件的审理中,考虑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妇女在照顾家庭上投入的劳动,妇女离婚后的生存发展以及抚养未成年子女的需要,实现公平补偿。同时,预防和制止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增强全社会自觉抵制家庭暴力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受家庭暴力侵害妇女的自我保护能力。“这些是完全必要的,”张思宁表示,但“作为妇女,更多的应当在自强、自立的维度上发展,才能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

  有法律界人士指出,在离婚案件的判决中,作为代表司法制度性权力的法官,拥有很大的裁量权,而判决如果不考虑妻子家务劳动的付出,往往不一定能反映婚姻期间当事人在家庭中的扶助义务或其他承诺预期。家务劳动亦有经济价值,离婚时应予以考虑,如此才能达成男女平等。

  生育时:推广适宜助产技术

  生孩子就想剖宫产,这一现象今后也将得到控制。根据《规划》要求,沈阳市将加强围产保健规范化管理,为孕产妇提供必要的心理指导和健康教育,普及自然分娩知识,帮助孕产妇科学选择分娩方式,控制剖宫产率。同时,健全孕产妇医疗急救网络,推广适宜助产技术,加强孕产妇危重症的管理和救治。

  全市将完善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制度,进一步扩大生育保险覆盖范围,提高参保率,生育保险将覆盖城乡所有用人单位,妇女生育保险待遇水平将稳步提高。

  同时,在全市各区县(市),都将设置一所标准化的妇幼保健机构,并加快妇幼卫生人才培养,加强妇幼保健机构人员的配备,提高妇女医疗保健服务能力水平。到2015年,妇女常见病定期筛查率将达到80%,2020年达到90%,使妇女在整个生命周期享有良好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记者 沈莹)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沈阳:“平安铃”拉近邻里关系共建平安
·沈阳五个查询点免费查个人信用记录
·沈阳建立"四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 经验全国推广
·“四项工程”提升沈阳机关服务效能
·沈阳:创新服务民生思路 抓实服务发展措施
·沈阳探索建立食品可追溯体系

·沈阳探索建立食品可追溯体系
·沈阳苏家屯多措优化户籍服务
·沈阳准军事化管理城管执法队伍
·沈阳:城市管理进入数字身份证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