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村民说事室接待群众万余人次信访同比下降40%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云南省永善县团结乡积极探索服务群众,化解源头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基层社会管理工作新模式,以“问事、说事、议事、办事、评事”为主要环节,在全乡9个行政村组建“村民说事室”,让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人有地方找”,有效畅通了“民声通道”, 使各类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在村组,解决在萌芽状态。
问说议办评五步法规范说事程序
据介绍,团结乡是永善县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的乡镇之一,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群众科技文化素质参差不齐,部分群众对国家政策理解不透,等靠要、相互攀比思想突出,加之,由于群众“出行难、难出行”、“想致富、难致富”的现实困难,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群众法治观念不强,对国家方针政策理解不够,引发了大量的矛盾纠纷,一些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团结乡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团结乡党委在2011年3月召开了以“群众想什么、群众需要什么、我们要干什么”为主题的大讨论,提出积极开展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探索,以“村民说事”为载体,畅通群众诉求平台,深入村组,大力宣传国家方针政策,了解群众期盼,想尽千方百计帮助群众解决难题。随即组建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村民说事”领导组,搭建起了机构。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村民说事”活动,出台了《关于在全乡推行“村民说事”制度的通知》,并于2011年5月正式实施。
团结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赵少涛表示,为规范程序,实现运行科学化,确保“村民说事”制度有序运转,团结乡制定了“问、说、议、办、评”“五步法”规范说事程序。一是干部问事。规定负责村民说事的村干部,必须做到每月走访一次农户、召开一次座谈会,及时掌握组情民意。二是村民说事。各村设立村民说事室,规定每月的15—18日为村民说事日,村民有生活困难、有矛盾纠纷、有促进农村发展稳定的好建议都可以到村民说事室去“说”。三是集中议事。各村由乡包村干部、村干部、新农村指导员、大学生村官、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组成议事会,定期召开会议,对群众所说的事情、反映的问题进行集中讨论,分清哪些问题较简单可立即办,哪些问题较复杂需要分步办,哪些是村里能办的,哪些是需要争取上级帮助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四是及时办事。对于村民说事室有能力协调解决的问题,明确责任人,及时办理,特别是新发生的矛盾纠纷,力争现场调查处理;对于较复杂的问题提交村两委联席会议集体协商,制订解决方案,按程序办理;对于一些重大决策、重大事项,召开全体村民大会,进行公决,最大限度地维护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并严格按村民决定办理。五是定期评事。规定每季度末的说事日为评事日,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办理责任人、办理措施、办理结果等,分别在村干部会或村民代表会、村务公开栏上予以通报、公示。
发现民愿诉求464件已解决371件
每到“说事日”,团结乡花石、向阳、东胜、大毛等9个村的村民在各村“说事室”与乡、村干部谈问题、解“疙瘩”。2011年6月1日这天,联合村黄木林村民小组的陈中华早早地来到村“说事室”,反映修建村组公路时自家的土地被占用,应补偿的青苗费1900元尚未兑现。通过乡政府的调查核实,陈中华没过多长时间就足额领到了青苗补偿费。
每到涨水季节,团结河的水量便会激增,家住河对岸的村民要想去趟集镇,得绕行很远才能找到桥过河。“以前出去简直是太困难了,如果我们要买肥料或者卖猪,得完全依靠人力把它背过去、扛过去,大家都希望建座人行桥,这样出去就不必走老远的路。”说起以往出行的诸多方便,花石村木沉村民小组长汤常富深有感触。“遇上涨大水的那两天,学生去读个书,有时要绕十几里的路。不仅不方便,也不安全,心都是悬起的。”村民丁福超告诉我们,村民说事委员会的代表在“说事日”上反映修建人行便桥的问题后,乡党委、政府了解到群众急需建桥的愿望后,经过论证,科学规划,多方筹集资金30万元,仅用了1个月就修通了40米的花石木沉桥。92岁的陈仲友老人,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看到家门口修起一座桥,建议桥名取为“富民桥”。
花石村下厂村民小组63岁的孔繁超,是位老上访户,多次到县、乡上访。村里开展“说事”后,老孔闻声而动,想到村子旁边的小河上没有桥,学生上学要家长背着才能过河。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老孔来到“说事”室道出了心里的想法,请求修建便桥、硬化村庄到公路的两百米土路。村里将此事登记上报给了乡政府,项目得到批准。由乡政府出资9000元购买钢筋、水泥,群众投功投劳。如今下厂村民出行方便多了。孔繁超感慨地说,“村民说事”就是好,解决落实也快,过段时间还要到“村民说事”室去,反映12户村民的户间道路硬化的问题。
知道“说事”能解决实际问题,各村来访的群众骤然增多。花石村支书李国友表示,他们村曾经最多一天“说”出了18个问题,这些问题经过村说事委员会整理后,能当场办理的就当场办理,村上不能解决的请示乡政府解决办理。“村民说事”室的建立,不仅给村民提供了一个说话的地方,更成为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向村民进行政策法律宣传的重要平台,成为融洽干群关系的有效载体。
2011年6月以来,团结乡9个村民“说事室”共接待群众一万余人次,信访总量同比下降40%,信访群众满意率进一步提升,全乡累计反映出涉及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活困难、民愿诉求等困难和问题464件,已解决371件,做到了村民说事“事事有答复,件件有落实”。 2011年“村民说事”前1-5月全乡矛盾纠纷85件,这一数字2012年1-5月则下降为48件。
加强说事监督促进村民公开评事
“向阳96.82分,东胜95.35分,联合93.5分……”为使“村民说事”制度取得实效,团结乡建立了检查考核机制,将说事工作纳入各村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乡成立督查组,对每个固定说事日的说事情况进行督查,并将督查结果进行通报,表扬先进,激励后进,把群众对说事情况的满意率作为年终考核奖惩的一项重要内容。凡群众满意率达不到80%的单位不能被评为先进单位,低于60%的支部书记年终绩效考核取消。年内通过说事能积极解决问题,未出现到县以上信访的,视情况奖励村干部。此举不仅使乡村治理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而且使村干部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为群众服务上,在干部与群众之间形成了“一人说事、大家献计、迅速落实”的新格局。
团结乡纪委书记、分管村民说事的余德贤说,村民说事制度,既保证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又提高了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实现了村民当家做主,从而推动了农村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村民在“说事会”上对村干部和包村干部吐怨言、说实话,让干部听到了自身的不足和群众的愿望呼声。”向阳村支书、主任郑安辉感慨地说:“以前,村民有了心事不是闷在心头,就是上访,时间一长,一点小事也会变成矛盾纠纷。现在有了‘说事日’,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说事制度的施行。”(刘百军 陈洪 罗绍江)
·云南巍山县检察院全面掀起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热潮
·云南盐津检察院创建“模范职工之家”纪实
·云南威信县检察院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云南寻甸:社区来了便民服务队
·云南麻栗坡:边境社会管理的新探索
·云南日报:公平正义 光耀神州
·云南日报:公平正义 光耀神州
·云南日报:努力做到“六个自觉” 践行党的纯洁性要求
·云南日报:群众工作需要从小事抓起
·云南日报:深入基层 贵在“三真”
·云南日报:迅速兴起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