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江西

南昌:延伸司法触角推动管理创新

2012-11-20 09:31:12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图为南昌市青山湖区人民法院小额速裁法庭法官深入社区调解,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
  图为经开区法院法官深入社区征求意见建议。
  图为经开法院院长廖群回访一位调解结案的案件当事人。

    近年来,江西省南昌市两级法院高度重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积极研究新办法,采取新措施,在创新社会管理过程中进行了有益探索。

    经开:奏响和谐司法新篇章

    9月27日上午,江西农业大学后勤集团来到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起诉,要求浙江金华森华家具制造有限公司江西省南城县分公司支付拖欠了一年多的21万余元家具款,法官审查后认为,该案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当即启动诉前调解机制。当天下午,经过法官1个多小时的调解,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被告在3日内支付了全部货款。

    这是经开法院创新调解工作方法,和谐司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经开法院牢固树立和谐司法理念,不断创新调解工作方法,大力推行内部“四级调解”,即由案件承办人、庭长、分管院长、院长四级进行调解,外部“四调联动”,即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行业调解相互配合,构建联动调解机制,将调解工作贯穿于诉前、诉中、诉后,并在实践中探索出“调解八法”工作模式,和谐化解矛盾纠纷,实现案结事了,即及时调解法。当事人到法院起诉时,立案法官经过审查,对符合诉前调解范围的案件,引导当事人选择诉前调解方式解决;电话调解法。针对双方当事人争议不大,事实清楚,且一方或双方在外地、诉讼不方便的案件,由法官直接采用电话方式进行调解;现场调解法。对相邻纠纷等类案件,法官召集各方当事人到纠纷发生地,实地察看,分清责任,就地调解;借力调解法。主动邀请司法协理员、人民调解员、村干部或当事人有特定关系人,共同参与调解工作;委托调解法。把一些适宜基层调解的案件直接委托给基层调解组织或有关单位进行调解;“背靠背”调解法。对当事人情绪对立的案件,面对面调解不利于化解矛盾,应尽量采取分别做工作的调解方法;案例引导调解法。运用典型有说服力的案例开导当事人,使其从中受到教益、启发;全方位调解法。在法院内部构建全方位的调解网络,当承办法官调解不了的,由庭长出面调解,当庭长调解不成的,再由分管领导出面调解,直至矛盾纠纷化解。

    2011年至今,该院民商事案件调撤率达70.1%,刑附民案件调解率达100%,执行和解率达76.4%,行政和解率达100%。

    湾里:国家风景名胜区的“流动风景”

    “法庭刚成立时,我们起初以为是一种形式。没想到法庭的法官真敬业,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我们景区的管理人员遇到纠纷,说一百句也不如法官说一句的作用大,游客相信法律。” 南昌梅岭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文生告诉记者。

    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梅岭,位于南昌市西北郊湾里,境内层峦叠翠,古木参天,景色秀丽,气候宜人,是南昌的避暑胜地,素有“小庐山”之称。

    近几年来,这里的旅游业异军突起,2010年游客突破100万,年旅游综合收入2.65亿元。2011年游客达到145.18万,年旅游综合收入4.59亿元。为此,去年9月,湾里区法院设立了全省首家“旅游速裁法庭”,专门服务景区发展,对小额涉旅游纠纷实行当场调处、快速裁判,解决了游客在景区逗留时间短、走普通法律程序时间拖不起的顾虑。

    旅游速裁法庭实行“白加黑、五加二、晴加雨”的工作模式,专门开通了两条24小时服务热线,通过“电话、接待、上门、巡回”等便捷立案途径,以及“咨询、导诉、立案、调处、执行”一站式服务机制,在夜间、休息日、节假日巡回审理,实现了旅游纠纷案件的快审、快结、快执行。对1万元以下的旅游纠纷案件免收诉讼费,调解结案的诉讼费减半收取,极大地降低了当事人的维权成本。

    今年5月的一天,小李等6名大学生来到梅岭长春湖景区游玩,小李被竹排意外划伤,向景点要求赔偿未果,遂拨打了旅游速裁热线。经法官现场组织调解,从受理到结案,纠纷仅用3个小时得到圆满解决。“这里的景色真美,这里的法官真好,我以后还会来玩的。”小李高兴地说。

    考虑到大部分旅客均为慕名来到湾里梅岭的外地人,旅游速裁法庭庭长毛永忠介绍说,“我们一般先让旅客进景区游玩,等他们出来后才开始处理案件。”

    湾里区综治办主任熊世英说:“速裁法庭是一道流动的风景。既方便了游客投诉,也是景点管理员的‘娘舅’。速裁法庭提升了景区的管理水平,扩大了景区的知名度,成为湾里社会管理创新的唯一典型。”

    该速裁法庭运行1年以来,共接受法律咨询212人次,调处各类旅游纠纷35件,涉及标的额30余万元,所有纠纷全部当场圆满解决,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与普遍好评。

    东湖:充当化解医患纠纷“感应器”

    “我们医院今年2万以上的,有7起到医患纠纷调处中心处理,经过巡回法庭处理的案子,没有一起当事人到医院闹的。”江西省人民医院协调办主任朱冲林说,现在医院的医疗秩序明显好转。

    东湖区是省会城市南昌的中心城区,人口稠密,医疗单位林立。前几年,医患纠纷频发,闹访缠访现象接二连三,有些甚至演变成群体性事件,成为社会一大“顽疾”。

    去年年底,南昌地区医患纠纷调处中心成立,东湖区法院主动对接,在该中心设立医患纠纷巡回法庭。医患双方申请医调中心调解时,人民调解员可以就法律问题咨询巡回法庭法官,巡回法庭对人民调解员的调解方案进行审查,保证调解协议的合法性、可操作性。

    巡回法庭的法官并不拘泥于“坐堂问案”的工作方式,主动走下审判台,走到医患当事人中去,充当司法服务的“便利店”和接收民意的“感应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案说法,使医患双方都真实地感受法律、理解法律、相信法律。同时,巡回法庭还积极与各医疗单位沟通,建立医患纠纷专人处理制度,指导医院依法处理医患纠纷,引导患者理性维权,使一些医患纠纷在医院内部得到彻底解决。

    巡回法庭还积极与医调中心合作,推行“中心调解+司法确认”的医患纠纷解决模式,建议人民调解组织引导当事人将达成的调解协议向巡回法庭申请司法确认,赋予其法律效力,既消除了当事人的后顾之忧,又提升了诉前联调工作的社会认可度。

    巡回法庭和医调中心实行的对接模式,实现了医患纠纷由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的有效衔接、及时处理的模式,将医患矛盾及时化解在萌芽状态,彻底从源头上消除矛盾,解除心结,开创了化解医患纠纷工作的新格局。

    “现在很多医患纠纷的当事人都会主动寻求我们中心解决。”南昌地区医患纠纷调处中心副主任魏有田介绍,截至今年8月,巡回法庭除协助医调中心调解纠纷171件,接待咨询630人次之外,还受理案件18件,司法确认28件。医患纠纷调处中心巡回法庭成立以来,医患纠纷出警率下降60%,医患纠纷上访率下降50%。

    青山湖:速裁庭助推“类案分流”

    青山湖区法院辖区多为城乡插花地带,案多人少矛盾突出。该院积极探索实施“类案分流”的审判管理模式,先后设立了物业纠纷、小额、网络侵权案件等类型案件的速裁庭,努力实现简案速裁、难案精审,全力提升审判质效,办案周期缩短为3天。

    该院在小额速裁试点过程中,在立案引导上下工夫,对符合受理范围的案件,主动与当事人对接,最大限度实现此类案件的分流;在调解上下工夫,在实行全程调解的同时,探索实行联合司法协理员共同调解、优势法官动态分工调解的方法,截至今年9月,该庭所受理的89件案件均以调撤方式结案;在审判效率上下工夫,积极总结试点经验,实行类型案件同一模式审理、同类案件集中时间审理、简化法庭调查程序等方式。

    该院成立了首家“物业纠纷速裁庭”。该庭将调解作为前置程序,一年多来,此类案件的调撤率超过90%。该庭针对物业类纠纷的特点,注重“提前介入、源头化解”,摒弃单纯就案办案的方式,针对部分小区物业类纠纷不断的态势,开创超前服务模式,采取电话回访、定期走访等方式,做到问题早发现、纠纷早解决。通过上述方式,该庭在诉前成功化解多起群体性物业纠纷隐患。同时,对于审判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发出司法建议,努力从源头上化解矛盾冲突。

    开展网络侵权案件速裁试点工作。去年4月初,省高院确定包括该院在内的5个基层法院开展网络侵权案件速裁试点工作。该项工作开局良好,前不久,该院受理了全省第一起以网络虚拟名称“老虎娘”为被告进行预立案的案件,立案后,被告主动删除了所有侵权信息,该案以原告撤诉结案。(记者 姚晨弈 通讯员 俊华 李鹏 广华 马进 忠荣)

[责任编辑:季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