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政法英模

沈阿水:梦想 低空也能飞翔

2012-11-20 09:15:0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梦想 低空也能飞翔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人民法院双林法庭审判员沈阿水的五彩人生

    他,曾经是一名士兵,身手了得,集团军新兵大比武,他拿过第一名。

    他,曾经是一名战地医生,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枪林弹雨中,他用手术刀救下数百伤员。

    他,曾经有机会留在大学任教,成为一名令人尊重的教授、外科专家。

    经历丰富的他,现在只是基层法庭一名最普通不过的审判员,因办案公道利索,为人热忱和善,人们都亲热地称他为“水哥”。他没有因为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失去向高处攀越的机会而懊悔,不管人生际遇如何蹉跎,他怡然自得地扎根基层,自在潇洒地在别人眼中“低空”飞翔。

    于是,带着些许好奇,记者走近了他——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人民法院双林法庭审判员沈阿水,走进了他充满“色彩”的人生故事。

    红色:兵者雄心

    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20年的军旅生涯,把水哥的青春涂抹成那个年代最流行的红色。

    1973年,年满18岁的水哥高中毕业,面临人生的第一次选择,和许多同龄人一样,一腔热血、立志报国的他报名参了军,希望在军营里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当时录取他的是海军潜水艇部队。

    “我母亲听说是潜水兵,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水底下,心疼我,死活不让我去。”母亲是童养媳,吃过不少的苦,孝顺的水哥听从了母亲的意愿,没有当成兵。

    第二年,机会又来了,这回是陆兵,老母亲终于放心了,水哥如愿以偿。在安徽蚌埠的一座大山里,水哥度过了一段艰苦的岁月,经受着魔鬼般的训练。他身体素质好,肯吃苦,头脑灵活,又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很快成为新兵中的佼佼者。半年后,集团军新兵大比武,水哥拿了个第一名,站上了人生的第一个制高点。

    “什么独木桥、障碍,还是负重越野、射击,都不在话下。”虽然岁月流逝,现在身材发胖的水哥已经看不太出当年矫健的身姿,但他脸上依然充满了自豪的神情,“要么不做,做就要做到最好”不仅来自于他天生好强的性格,也成为他的人生信条。

    两年后,正当踌躇满志的水哥当兵当得顺风顺水的时候,他理想的路口发生了一次意想不到的“转弯”——素质出众的他被营部卫生所的军医看上了,想选拔他去师部医院学习,做一名卫生员。

    “从军人到医生,从拿枪到拿手术刀,这个跨度我自己难以想象,连长更舍不得放走我这样一个尖子兵,坚持不同意我去。可营长下了死命令,不去也得去,没得选择,于是我就这样鬼使神差地改了行,成了一名军医。”

    从此,没有丝毫医疗知识基础的水哥从零开始,开始了枯燥而辛苦的学医生涯,面对完全陌生的领域,聪明好强的水哥证明了他依旧是一名佼佼者。 8个月后,水哥学业初成,顺利“出师”,下到连队成了一名卫生员。那年的集团军卫生系统大比武,水哥又拿了第一名,顿时成为了战友心目中的“神话级”人物。

    1977年,水哥面临退伍,部队把他留在了师部医院。之后,他先后到浙江医科大学、南京军医学院和第三军医大学深造,成了部队医院里响当当的“一把刀”。

    “当兵20年,我有许多机会可以离开部队,谋求更好的发展。1989年,我到第三军医大学学习,带我的两位教授非常喜欢我,毕业的时候,他们希望我能留校,说实话当时我非常纠结,但考虑到老婆孩子都在原来的部队,而且部队把我培养出来挺不容易的,考虑再三,我最终还是放弃了。”

    说到这些的时候,水哥的语气里才透出那么一点点遗憾。

    白色:医者仁心

    那一身白大褂,水哥一穿就是18年,白色是他最熟悉的颜色。所谓“悬壶济世,医者仁心”,作为一名医生,他履行着救死扶伤的职责,“患者如至亲”,他平等对待每一位病人,关爱和帮助弱者,这种作风也深深影响了他的法官生涯。

    1984年,作为一名战地医生,水哥开赴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在枪林弹雨中救治伤员,每一天,都在和死神打交道。

    “我们平时就住在半山腰的猫耳洞里,环境非常恶劣,老鼠蚊子是小意思,一米多长的毒蛇经常见。部队的诊所在八里河东山芭蕉坪,有伤员运来了,就得马上手术。一次在手术的时候,一颗炮弹落在手术台边,我和助手赶紧卧倒,幸好没受伤,可惜伤员被弹片击中,牺牲了。”

    1994年,水哥面临人生中又一次重大的选择。之前,在部队里认识并结婚的爱人已经转业到了湖州,因此希望他也能转业回老家,一起照顾孩子。

    “部队流动性很大,孩子跟着我们很辛苦,读小学的时候,学校离部队很远,得一大早起来,校车一坐就是半个小时。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把他放在我姐姐家,对他的照顾得很少。”说起孩子,水哥的表情有些愧疚。转业前,他已经是部队医院的外科所长,列入了集团军的“跨世纪人才”,而且马上要任命为副院长了,但为了孩子,为了家庭,他最终放弃了在部队的大好前途,回到了湖州。

    虽然转业了,但专业不能丢,这是水哥的想法。当时湖州最好的医院要他,但是安排在行政岗位,“我不喜欢管人,所以最终没去。”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湖州市城郊人民法院(南浔区法院和吴兴区法院的前身)法医室要人,他想这还可以发挥他的专业特长,于是,他来到了法院。没想到,刚到法院不久,全国基层法院的法医室都取消了,没干过一天法医的活,水哥马上就要“失业”。万般无奈之下,水哥不得不迎接人生有史以来最艰难的挑战——成为一名法官。

    就像当年从战士转变成医生,现在要从医生过渡到法官,“要么不做,做就要做到最好”人生信条再一次在他耳畔响起,他永不服输的性格也决定了他必须漂亮的完成这一次角色转换。取得审判员资格要学习,要考试,又一次从零开始,又一次征服“陌生领域”,水哥开始上法律业大,重新当起了“学生”。

    “刚上业大那会,书一发就是十几本,于是我开始昏天暗地没日没夜地啃,考试要是不及格,是要去省高院补考的,为了我这张老脸,也得一次过啊。”

    就这样,经历一番苦读,水哥通过了所有考试,取得了审判员资格,实现了人生的又一次“华丽转身”。

    事实证明,在接下来又一个18年的职业生涯里,他做到了。

    金色:法者公心

    金色的天平下,水哥开始了法官生涯。虽然没有接受过科班教育,但他的正直善良本性时刻提醒着他:作为一名法官,要永远秉持一颗公心,让天平上的那抹金色更耀眼。

    从原来的经济庭到后来的民一庭,水哥从事了多年的民商事审判工作,一直兢兢业业,工作颇受领导同事好评,但生性活泼、喜欢和人打交道的他总觉得有点“不过瘾”。2005年,南浔法院想充实一下双林法庭的力量,水哥主动请缨,“下放”到了乡下。在很多人眼里,他越走越“低”了,但他丝毫不在意,干得热火朝天:法庭辖区的三个乡镇,到处留下了他的身影。他能侃善聊,对谁都一视同仁,丝毫没有法官的架子,再棘手的案子,水哥一出手,便迎刃而解。

    “水哥,这个雇员纠纷案我调解了好几次都没能调下来,只能请你亲自出马了。”这天,水哥刚从巡回审判站回来,就被调解员老施“堵”在了门口。

    原来,当地一个农庄老板准备建造一个鸭棚,把工程承包给了老范,老范又分包给了老陆,老陆请来老宇等人一起干。在施工过程中,老宇不慎从梯子上摔下,出院后被定为九级伤残。

    看完卷宗,水哥开始打电话约当事人来法庭调解。

    第二天一早,三人吵吵嚷嚷来到了法庭。老陆说:“老范作为原始的包工头,应该是一切事故的主要负责人。”而老范则回击:“我把工程给你后,就该你全面负责了,出事的梯子就是你的呀!”

    看着双方互相推卸责任,水哥不动声色。渐渐地,他听出了点猫腻,打断了双方的争吵,故意问老宇:“老宇,你跟老陆是什么关系?”还没等老宇开口,老陆立刻叫嚷起来,表示老宇跟自己是合伙关系,全程参与鸭棚的建造,并不存在雇佣关系。“那你把合伙协议拿出来给我看看,还有合伙的账目呢?”老陆顿时哑口无言。

    “你们和老宇都是朋友,他今后干不了重活了,还要供养正在读大学的女儿,出于朋友情谊你们也应该帮帮他啊。”教育完两人,水哥又对老宇说:“你身为木匠,应该具备一定的安全施工常识,但你在施工过程中没有采取任何安全措施,导致摔得这么重,你自己承担部分责任没意见吧。”

    三言两语,水哥就把三人“摆平”了,老范和老陆主动拿出了钱赔偿老宇,并且说:“这案子,水哥办的很公平,我们没话说。”

    “哦,这当事人是某某村的,我认识他们村支书,到时候我给他打个电话,让他一块做做工作。”每当同事遇到难题,来请水哥帮忙的时候,总能听到水哥这样的回答,在同事的心目中,水哥是张“活地图”,辖区59个村和社区,每位支书、村长、主任他都认识,都是他办案时的“左膀右臂”。

    这“人脉”,是水哥用双脚一步步“走”出来的。

    蓝色:智者慧心

    穿上那身淡蓝色的法官服,水哥俨然是一位智者,蓝色代表着智慧,高达80%的调撤率的背后,是他用不完的“点子”。丰富的人生阅历使他洞察人情世态,善于“心理攻防”,经常可以化纠纷于无形。

    “要不是那天水哥既唱红脸又唱白脸,那个案子估计到现在还扯不清呢。”旧馆镇潘家庄村调委会主任曹献忠对水哥的办案水平无比佩服。

    原来,在实行旧村改造的过程中,潘家庄村把道路改造包给了一个工程队,工程完成后,部分工程款直接付给了工程队下面的人,但该工程队负责人以种种理由不认账,坚决要求村里付全款。

    面对胡搅蛮缠的工程队负责人,水哥心生一计:“你和我去潘家村一趟,我帮你讨债去!”

    工程队负责人喜出望外,马上跟着水哥来到村里。曹献忠正在和支书沈根生商量工作,见了两人,水哥故意铁着脸,劈头盖脸一顿说:“作为基层干部,应该给全村群众做表率,负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闹上法庭,村委会面子往哪搁,以后还怎么在基层做工作?”

    看着得意洋洋的工程队负责人,沈根生和曹献忠既委屈又纳闷,心想,平时心比头发丝还细的水哥今天怎么不分青红皂白,正想开口辩解,水哥继续“批评”:“赶紧还钱,不然按照法律规定,要查封你们村的账户。快把工程账目拿给我看看。”

    这时候,曹献忠拿出了已经支付部分款项的证据,水哥接过看了看,眉头一皱,回头数落起了工程队负责人:“亏你还是搞工程的,账都算不清楚,虽然讨债是天经地义的,但也得有理有据,你先回去把账目搞清楚了再来。”

    工程队负责人一下子懵了,他没想到开始帮腔的水哥突然调转“枪口”对准了自己,那些无理的话再也说不出口了,只好悻悻离去。

    在平时的办案过程中,水哥非常善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为许多类型化案件的解决找到突破口。最近,多家保险公司和双林法庭联系,协商在双林法庭建立“调解点”,这个“创意”就来自水哥。

    “现在,道路交通事故频发,许多当事人普遍反映保险理赔程序繁琐、索赔艰难、费时费力,我一直在考虑如何搭个桥,可以使该类纠纷的解决一步到位。”后来,经他建议,平安保险公司和双林法庭联合设立了“平安调解点”,在诉前共同协调处理赔偿事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为了推广水哥的调解经验,为同事们口口相传的“水哥调解法”建立一个平台,更好地化解基层纠纷。2011年底,南浔法院在双林法庭成立了“水哥法官工作室”,这个工作团队由水哥、两名助理审判员、一名书记员、一名人民陪审员以及一名人民调解员组成,既能发挥调解的“集体力量”,又可以实现“传帮带”的作用,把水哥的调解经验传承下去,工作室目前运行良好,效果初现。

    绿色:“潮”者雅心

    绿色是水哥最喜欢的颜色,不仅因为他穿过绿色的军装,而且,他喜欢绿色所代表的那种年轻与活力。虽然年近六旬,但在同事的眼中,水哥是位不折不扣的“潮人”,会干很多“雅”事,非常懂得享受生活。

    “下班回家,我每天晚上基本要上两个小时的网。”真看不出来,水哥还是位“老网民”。10年前,水哥就自学了电脑,判决文书从来都是自己打。现在出差时,他总是带着iPad,每逢周末,是他固定和在国外留学的儿子视频聊天的时间,战友的QQ群里,他是最“贫”的一位。

    “那天,他还和我说,他想把‘水哥法官工作室’开到网上去,以他个人名义开个微博。”南浔法院院长何晓红对记者说。原来,在很多人还不知道微博为何物的时候,水哥早就玩上手了。

    水哥家养了许多花草,有昙花,有君子兰,都是不易打理的高难度品种。“今年昙花一下子开了8朵,满屋子都是香味。”水哥兴奋地和记者介绍,聊起了他的“养花经”:“昙花一般在夜晚开放,想让他在白天开放也有办法,就是在花蕾膨大时,白天将它用黑布罩住,不让其见光,晚上则用灯光照射,使其‘晨昏颠倒’。”

    周末,水哥还会约上三两好友,到郊区去钓鱼。“别人钓不到的鱼,我一定要钓到。”在钓鱼这件事上,水哥“争强好胜”的个性也显露无遗。

    在南浔法院,水哥是出了名的“好男人”,烧得一手好菜,下了班,他就“转战”菜市场,琢磨着烧点什么好吃的。

    “我在家里遇到不会做的菜,经常打电话请教他。”南浔法院审委会专职委员杭新彦是双林法庭的老庭长,当年他们俩一起下的法庭,对他知根知底。有时候,水哥也会在法庭的食堂露两手,水哥的法官助理盛耀强有幸尝过师傅的手艺,“那次,他炒了一道拿手好菜——爆炒小公鸡,被我们吃了个精光。”

    在另一位法官助理李倩倩眼里,师傅简直是位“全才”:“那天法庭装修,他在边上不时‘指导’一把,说这里怎么弄那里怎么弄,装修工人诧异地问你怎么知道这么多啊,师傅和他开玩笑说他以前是木匠,那人居然相信了。” 李倩倩对师傅非常“崇拜”:“我们说,要嫁就嫁师傅这样的男人,他不仅什么都懂,而且是疼老婆出了名的,每周要陪老婆逛两次街,雷打不动。”

    妻子张倩是水哥在部队医院的战友,和他一起上过战场,一起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她最了解水哥:“我知道,舍弃了医生这个专业,他从内心来讲是很遗憾的,他往往为别人考虑的多,为自己考虑的少。不过,在哪个岗位上他都能做得很好,这是他的本领。”

    能让水哥夫妻俩不为当年的选择感到后悔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有个优秀的儿子——从西北工业大学毕业后,儿子被公派到瑞典皇家理工大学留学,学的是建筑专业。当年为了孩子作出“牺牲”的水哥,看到孩子出息了,虽然嘴巴上不说,其实内心充满了欣慰。

    采访结束的时候,已是下班时间,窗外天色渐暗,美丽的江南水乡慢慢隐入暮色,一片宁静祥和。水哥一边收拾,一边和记者告别:“晚上QQ群里那一帮战友还在等着我呢,对了,我QQ的名字叫‘草上飞’!”(记者 罗书臻 余建华 通讯员 沈伟 沈静)

[责任编辑:季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