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克
“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十八大报告关于经济建设总体部署中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其本质要求是把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水平,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明确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方向和重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提出“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依据主要有五:一是十年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基础良好;二是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仍在制约着经济发展,势在必行;三是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新变化,提出要求;四是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由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的转换期,时机适宜;五是从经济发展规律的角度和经济理论的角度看,经济发展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变则通、变则成。所以,形成新的经济发展发式也是规律使然。
“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方式”,在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坚持科学发展主题、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要求我们把握重点、系统推进。(一)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关键是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规定性,即“在政府有效宏观调控下,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严格规范“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使之发挥各自优势,相互协调平衡。重点是保证所有市场主体,无论所有制形式、规模结构的差异如何,都能够实现“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为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参与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供基础保证。同时,要继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继续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发展,进一步健全现代市场体系。(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力。要在继续坚持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即整合创新资源、推进创新工程,建立创新体系。(三)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的新体系。重点是进一步促进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发展由主要依赖工业向依赖三大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产业升级。(四)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优势。(五)坚持“四化同步发展”,着力探索协调发展的新路径。“四化同步发展”,实质是强调统筹发展、充分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和全面发展。其中,农业现代化应置于首位,要发挥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引领、支撑作用。同时,坚持“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原则,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并举”,走出一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