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党报视点

江西日报:提升“六种能力”创建“六型城市”

2012-11-19 14:40:0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江西日报 

    作者:王志国

    省委、省政府提出,全力支持南昌加快发展,打造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这是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龙头”工程的战略重点,是江西区域发展新格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南昌核心增长极,就要在提升六种能力、创建六种内涵型城市上下工夫。

    提升产业竞争力,建设价值主体城市。产业竞争力是核心增长极的物质基础,是区域经济和中心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没有产业竞争力,就没有经济基础,中心城市的经济规模、集聚力、辐射带动力等都无从谈起。南昌提出要大力发展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五大传统优势产业,打造千亿产业集群、百亿企业方阵,就是着眼于提高产业层次、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在这一过程中,南昌应注重建设产业价值主体城市,而不要做价值末端城市。产业经济发展中,产能、制造规模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条件,但在现代产业链条、价值链条细分和分割的情况下,制造规模已经不是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条件。产业竞争力核心要素是企业经营决策能力、产品和技术研发能力、市场营销能力。产业主体价值可能随产业链条、核心要素分割和空间位移而产生转移,转移到企业总部、研发或营销中心,而制造环节可能由于远离企业总部或营销中心而处于价值末端。这一现象已经由中国沿海和中西部产业转移的发展实践不断证实。因此,南昌在培育发展壮大产业规模的同时,一定要千方百计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力争成为产业核心要素的落户地。要在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发展高端服务业,建设企业家和高端人才留居地等方面下工夫,发育壮大本地企业,吸引外来大企业、大集团、大客商投资,发展壮大外来大产业。这样,才能在扩大产业规模的同时,成为价值主体所在地,从而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建设产业价值主体城市。

    提升科技创新力,建设创造主体城市。科技创新力是核心增长极和城市竞争力的精髓。没有科技创新力,就没有经济发展、产业成长的动力、活力。南昌是全省科技创新的中心,但与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城市以及中部地区的武汉等城市相比,创新能力和创新基础条件还有一定差距,必须在创新平台、创新投入、创新激励机制建设上下工夫。要大力提升创新平台建设水平,大力发展国家、省市工程研发中心、技术开发中心、国家部委重点实验室,除了建设好已有的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外,江西优势特色产业、重点建设学科,如有色金属、光伏、新能源、新材料、航空与汽车机械制造、生物医药、建筑建材、纺织服装以及食品加工等,都可以考虑依托骨干企业、南昌总部、在昌科研院校等设立研发中心、技术中心、检测中心、重点实验室;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在研究与开发投入上率先达到国家平均水平;着力改善创新软环境,鼓励科技人员大胆创新,加大对创新成果的激励,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利用,使南昌成为充满创造热情、创新活力的创新型城市。

    提升文化影响力,建设文化魅力之城。文化影响力是核心增长极和城市魅力的灵魂。没有文化影响力、渗透力,城市再大也缺乏魅力,不会有什么深刻的影响力。提升文化影响力,首先,要建设主流文化形象或文化标志。南昌主流文化形象有以“八一”精神为代表的革命英雄主义文化等,应该突出建设和弘扬革命英雄主义和当代开明开放、善谋实干的文化形象。其次,培养领军人物,创作精品力作。要培养一大批作家、艺术家、制作人、策划人等文化领军人物,创作出一大批反映时代精神、具有南昌文化特征的精品力作,提升南昌主体文化的影响力、感染力。再次,做大做强文化产业。要充分抓住当代文化教育消费升级的机遇,大力发展创作演艺、新闻出版、影视音乐制作、动漫、网络媒体等文化产业;加大文化产业改革发展步伐,将南昌的文化形象打造、文化影响力提升与文化产业的发展融为一体,建设文化魅力之城。

    提升市场消费力,建设消费魅力之城。消费市场是经济发展的市场条件,没有消费市场,企业产品就没有订单,生产流通就不能进行,经济就不能发展。消费市场狭义是本城市场,广义是经济势力范围或经济腹地的市场。市场消费力是核心增长极经济繁荣程度、人居环境吸引力的重要表征。一个经济充满活力、宜居程度越高的城市,其消费市场必定活跃、繁荣、旺盛。广州的早茶、武汉的早点、成都的休闲都是有名的,反映了这些城市的特色和吸引力。我们要力争把南昌打造成一个舒适、便捷、市场旺盛、消费规模大的宜居城市。南昌的饮食、文化、居家消费市场还有很大潜力可挖,要在改善经营环境、提高便捷程度、提升文化影响力、引导消费市场等方面下工夫。

    提升人力资源凝聚力,建设人气旺盛之城。人力资源是核心增长极的活力、创造力的源泉。没有优秀的、丰富的、富于创造性的人力资源要素,核心增长极的一切要素、一切条件都将不存在。提升人力资源凝聚力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提升人才资源的凝聚力。南昌是全省人才集中的地方,但与沿海和中部一些中心城市相比,在人才规模、档次上都有差距,特别是企业家尚属稀缺人才,必须在大量培养本土人才、引进高素质人才、吸引企业家人才上下工夫。南昌要以打造核心增长极为契机,实施大规模的人才培养引进计划,每个企事业单位都要根据自己的专业需求,制订培养引进人才的计划表;营造良好的人才使用环境,用事业留人;建设良好的人居环境,用人居环境条件来吸引优秀人才特别是企业家人才。第二,提升职业技能人才的凝聚力。主要是培养造就一大批职业技能熟练、职业素养良好的产业工人和职工队伍,这是推动南昌经济发展的基本力量。南昌职业院校的规模和教学质量在全国处于前列,但学生毕业后绝大部分不在本市就业,要从就业制度、薪酬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上改变这一状况。第三,提升人口资源的凝聚力。南昌要具备引领带动全省加快发展的核心增长极的功能,就要对现有的经济腹地、人口政策等加快改革调整步伐:按1小时经济圈要求调整南昌的经济腹地,扩大经济直接辐射范围,建设南昌大都市区;精心规划功能区,实现组团发展;改造城中村,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步伐。

    提升体制机制活力,建设开放活力之城。良好的体制机制是打造核心增长极的重要保障。要给予南昌在投融资、资本市场、土地、人口、人才、科技创新、开放、城市建设与管理等多方面的先行先试政策。南昌要着重提升两大方面的体制机制活力:一是提升软环境活力。要进一步在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效率、改善服务质量上下工夫。二是提升大开放活力。对内,要构建1小时经济圈的大都市区,发挥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的“龙头”作用和对全省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对外,有两大主要开放方向,一是对“长珠闽”开放,其主要任务是承接东南沿海的产业转移;二是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即“中三角”开放,“中三角”有可能发展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地区之后的中国区域发展“第四极”,南昌大都市圈是“中三角”的重要一极,应积极参与“中三角”的分工合作、对接互动,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分工合作中获得更大的发展利益。

[责任编辑:季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