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专题

京津沪实行异地高考难度大 诸多悬念待破解

2012-11-16 16:23:1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日报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原则上应于2012年年底前出台。这意味着,打破几十年不变的“户籍坚冰”、实施异地高考(微博)将真真切切成为现实。

    然而,由于具体方案的制定交给地方,这项政策不可避免地给人们留下诸多“悬念”。

    异地高考能防止“高考移民”吗?

    尽管意见明确要求各地要加强对考生报考资格的审查,但是,在一个诚信缺失的社会里,要防止异地高考异化为移民高考,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只有在制度设计、政策执行、监管监督等方面严防严控,方有可能为异地高考创造出干净的环境。

    异地高考的门槛究竟有多高?

    在具体政策尚未出台之前,社会对于异地高考关注的焦点,自然是口子究竟开多大,条件究竟有多严,门槛究竟会多高,谁家的孩子有资格参加?人们深感疑虑的是:如果条件太严、门槛太高、数量太少,到头来只是少数人受益,异地高考会不会在高考公平的旗帜下制造一种新的不公平?

    异地高考能实现共赢吗?

    异地高考之所以“千呼万唤始出来”,被认为是利益博弈所致。有人主张,“户籍坚冰”是阻碍高考公平的重要因素,须尽早打破;但有人担心,异地高考会损害流入地学生的利益。虽然可以采取适当增加高校招生计划等措施,但在制定招生政策、调配招生计划过程中,能否兼顾各方利益、实现多方共赢呢?

    除了这些疑虑之外,人们对于京津沪等一线城市的异地高考方案尤为关注。这些地方实行异地高考难度大、敏感度高,因而其政策具有明显的导向和示范效应。最新统计显示,在上海市2300万常住人口中,外来常住人口接近1000万;近10年来,该市户籍人口高考人数从10多万下降到今年的不足6万,然而出生人口却连年保持在18万左右。对于这些复杂的生源“变量”,政策制定如何取得民意的最大公约数,须慎之又慎。

    异地高考是一块硬骨头,在经过多年呼吁之后,已然无法回避,必须直面难题。如今时间表已经确定,但如何啃骨咬筋、推进改革,仍然悬念重重。而要让悬念不至于变成悬疑,各地在制定方案时,应当倾听公众呼声,回应百姓关切,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否则,如果因方案制定失当而引起新的教育不公,那可就真的是“玩悬”了。(袁新文)

[责任编辑:刘琳]
相关报道

·“异地高考”破冰考验教改决心
·山东异地高考为啥叫好不叫座
·异地高考不妨先探索再定法规
·对异地高考问题的思考
·“异地高考” 门槛怎么设很关键
·北京教委透露时间节点 异地高考方案或年底出台

·北京教委透露时间节点 异地高考方案或年底出台
·江西省异地高考方案后年实施 外省户籍随迁子女仍回原籍报名
·各地异地高考已提初步方案 家长盼门槛别太高
·福建:“异地高考”不再难
·云南异地高考方案将上报教育部 拟下月出台
·黑龙江异地高考方案明年即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