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政法博客

刘亮:大师“阅卷”趣谈

2012-11-16 15:17:4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梁启超“离卷估分”

    梁启超在清华大学任教时,一个研究先秦文化的学生期末考试仅得了50分,该学生郁闷不已,就前去询问,梁启超说:“你的试卷我根本没看,一来浪费时间,二来对我也没帮助。你回家复习一下吧,开学来补考就是。”开学后,梁启超在该生的补考卷上打了100分,该学生又疑惑不解,梁说:“你的试卷我还是没看,经过一个假期的复习,相信你一定考得很好,我还看它干啥?”

    魏荣爵“赋诗送分”

    2010年辞世的魏荣爵先生是清代学者魏源的后裔,中科院资深院士。新中国成立前他曾在南开中学教物理,一次,学生谢邦敏参加毕业考试,可擅长文学的谢邦敏物理却极差。考物理时竟一道题也不会,只好即兴发挥优势,在试卷上赋词《鹧鸪天》一首:“晓号悠扬枕上闻,余魂迷入考场门。平时放荡几折齿,几度迷茫欲断魂。题未算,意已昏,下周再把电磁温。今朝纵是交白卷,柳耆原非理组人。”魏先生阅卷时也赋诗一首:“卷虽白卷,词却好词。人各有志,给分六十!”谢邦敏借这物理60分顺利毕业,考入西南联大法律系,毕业后先在北大法律系任助教,后任职法院,成绩斐然。若无魏老师送分,恐怕谢邦敏同学毕业都难!

    黄侃“平均定分”

    黄侃是章太炎的得意门生,他在中央大学教授文学课程时,只管讲课,从不布置作业。到了期末考试,他也从不阅卷。黄侃性格狂傲古怪,被称作“黄疯子”,其特点就是学问高,脾气大。他曾与校方约定,“下雨不来,降雪不来,刮风不来”,人称“三不来教授”。教务处一催再催,要求黄先生赶快阅卷。于是,黄先生给教务处一张字条,上面写着“每人八十分”五个大字。他的理由是:给九十分,学生不配,自己也不愿意;给七十分,学生不愿意;八十分正合适。碍于黄侃的名气和才学,学校拿他也无可奈何。

    林语堂“相面打分”

    林语堂先生更绝,打分法堪称另类。林先生在东吴大学教书时,根本就不组织学生参加考试。他说:“一个班五六十个学生,多半是见面不知名,少半是连面都不认得。到期末出十几道题给他们做,从而判断他们的成绩,这也太马虎了,打死我也不这么做!”

    那么,成绩怎么办呢?林先生有办法。每逢最后一节课时,他就拿着学生花名册端坐在讲台,然后依次点名,被叫到的学生站起来供他“相面”,然后打一个分数。据说这种“相面打分法”的公正准确程度远远超过一般笔试计分的方法,令人拍案称奇。呵,大师终究是大师!(刘亮)

[责任编辑:徐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