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绝如兰皎如雪,这样一个雪魄兰魂的女子,这样一本清丽凄婉的诗词集,是今年来我读到的最真的美好。
张玉娘(1250-1276),字若琼,自号一贞居士,宋末文学家,处州松阳人(今属浙江丽水市),出生于官宦世家,自幼饱读诗书,喜好文墨,擅长诗词。她著有《兰雪集》两卷,共有诗117首,词16阙,她的作品虽然不多但体裁多样,题材和风格也丰富多彩,有像《山之高》、《拜新月》、《古离别》一样缠绵悱恻感人肺腑的爱情绝唱,也有像《塞上曲》、《塞下曲》、《从军行》一样慷慨激昂悲壮豪迈的家国情怀。《兰雪集》被称为继李清照《漱玉集》之后的第一词集,后收入《四库全书》。
李清照、朱淑真、张玉娘和吴淑姬并称宋代四大女词人,我认为,这四大才女中,词当读李清照和吴淑姬,律诗当读朱淑真,而张玉娘的古风亦是一绝。元代诗人、学者虞伯生读到张玉娘的《山之高》时赞曰:“有三百篇(诗经)之风,虽《卷耳》、《虫草》不能过也。”而我最喜欢她的《鸣雁》——“鸣雁争争,白露既零。猗嗟清兮,怀清春冰。鸣雁嗥嗥,凉风飘飖。猗嗟寒兮,怀彼春宵。”初读这首诗时,才识浅薄的我竟以为是《诗经》中的一篇!惊叹之余,开始搜寻张玉娘的一字一句,也渐渐地爱上这个清丽高洁的薄命才女。
出生于官宦世家的张玉娘一生衣食无忧,她的诗词较多的是抒发闺阁之怨和相思之情的爱情诗,她的爱国诗自然也达不到李清照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高度。《兰雪集》中有爱国诗16首,虽然篇章不多,但亦不乏好诗。如“寒入关榆霜满天,铁衣马上枕戈眠”(《塞下曲》)、“二十遴骁勇,从军事北荒。流星飞玉弹,宝剑落秋霜”(《从军行》),一个深锁闺阁的女流之辈若无一份爱国之心,怎能把军旅生活写得这样贴切?而“慷慨激忠烈,许国一身轻。愿系匈奴颈,狼烟夜不惊”(《幽州胡马客》)、“长驱空朔漠,驰捷报明王”(《从军行》),读来更是气壮山河、慷慨激昂。难怪清末学者朱古微在校刻《强村丛书》时,还以为她是一个男子,竟不知她是巾帼词人!
自古才女多薄命,才女张玉娘亦逃脱不了悲剧的命运。
张玉娘15岁时和同庚的书生沈佺订婚。沈佺赴京应试,金榜题名。然而,沈佺在回松阳见玉娘的途中不幸染了伤寒,不治而亡。那一年,他们都才22岁!得知沈佺逝世的噩耗后,张玉娘痛不欲生,父母急欲为她另择佳婿,她坚决不从,并立誓为沈佺守节。此后,她终日以泪洗面神情恍惚,把所有的精力都用来创作诗词和缅怀逝去的爱情。五年后,张玉娘绝食而死,年仅27岁。
张玉娘和沈佺的爱情绝唱被誉为松阳版的“梁祝”,现代戏曲史家赵景深教授称张玉娘故事为“一出希腊式的大悲剧”。张玉娘生前是不幸的,然而,更不幸的是她虽“情独钟于一人,而义足风于千载”却鲜为人知,她所著的《兰雪集》也长期默默无闻。直到清代顺治年间,著名剧作家孟称舜为她刊印《兰雪集》,并为她创作了35折传奇剧本《张玉娘闺房三清鹦鹉墓贞文记》。从此张玉娘的事迹和作品才得以流传,但因流传不广,至今人们对张玉娘仍知之甚少。现代著名词学家唐圭璋教授曾大声疾呼:“一般文学史家,应该留出一点篇幅,叙述这已经隐埋了六百多年的女作家。”
清绝如幽兰,皎皎如白雪。愿君勿忘,这忠于心贞于爱的一代才女。 (康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