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度市被誉为“齐汉名邦,胶东之门”,平度市人民法院有七个人民法庭,该院院长陈永奎提出:“抓好了人民法庭工作就是抓好了法院整体工作。”他们以此为工作思路,以主题文化建设管理为主线,管理出七个优秀人民法庭。
同和法庭的“和”文化
走进同和法庭,大厅里醒目的“和”字映入人们的眼帘,无论是匆匆赶来上班的法官,还是到庭诉讼的当事人,都能感受到一种浓浓的“和”文化气氛。和谐、和解、和气,是同和法庭的审判理念,他们用“和”,与当事人“和”、同事之间“和”、法官之间“和”、法官与当事人之间“和”,“和”出了成效和效率,“和”出了一个为民司法的法庭。
同和法庭负责紧挨城区的三个街道办事处和一个乡镇的民商事案件,该庭受理案件呈现三个显著特征:一是经济纠纷案件多,全市95%以上的外资企业在同和办事处,全市80%以上的企业在城区,同和法庭年受理经济纠纷案件400件左右,占受理民商事纠纷案件总数的三分之一多;二是劳资纠纷、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多,除劳动争议、工伤认定等案件由民一庭审理外,涉及到雇佣、人身损害等纠纷案件也每年在200件左右;三是由城市化进程引起的土地征用补偿纠纷、因拆迁引发的继承纠纷、家庭析产纠纷,每年在100件左右;四是因种种原因引发的婚姻家庭纠纷,特别是离婚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些纠纷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都会影响乃至制约辖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从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出发,同和法庭确定了和谐司法的“和”文化建设主题,在公正、公平司法的过程中,追求和谐、和美,以和为贵、和为上。其次,从法庭人员组成上看,同和法庭干警的年龄结构偏大,干警的平均年龄在50周岁以上。近两年来,有几位马上要退休的法官,他们原都是庭长、副庭长,如何调动老法官的工作积极性,对新法官进行传帮带,“和”是最重要的,强化确立和谐管理的“和”文化主题,对追求团结、协作、和衷共济的团队精神很重要。同和法庭基于这两点实际,打造出“和”主题法庭文化,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精细化庭室管理机制。
“邻也心安,里也心安”
走进七个人民法庭,到处有根据自己法庭特点打造的“和”文化院歌、格言、展板等。在同和法庭一楼审判庭,记者看到墙壁上是法官自己编写的《劝和歌》:“公司企业找法院,真也可鉴,伪也可鉴。互利互让调解断,你也发展,我也发展。夫妻双双找法院,夫也不愿,妻也不愿。心平气和谈一谈,夫也不散,妻也不散。父子双双找法院,父也难堪,子也难堪。孝敬父母日三餐,父也心欢,子也心欢。朋友双双找法院,朋也为难,友也为难。矛盾瓜葛看平淡,朋也不烦,友也不烦。邻里双双找法院,邻也有怨,里也有怨。闲言碎语抛一边,邻也心安,里也心安。”
在这种宣传“和”文化的氛围里,我们看到这样一些感人的情景:王某和李某因为地界纠纷,撕扯着闹到法庭,法官在给他们调解中,他们抬头看到墙壁上的《劝和歌》,立刻停止了争吵。经法官和风细雨的劝解,在《劝和歌》氛围中,他们的对立情绪缓解了下来,在冷静后他们互相承认自己的过错,于是达成调解。王某说:“那个‘邻里双双找法院,邻也有怨,里也有怨。闲言碎语抛一边,邻也心安,里也心安’,真的起作用,邻居和睦比什么都重要。”赵某因不赡养父亲被老人告上法庭,当法官向他讲起“乌鸦反哺”、“羔羊跪乳”这些古代寓言故事,听者黯然落泪了,他说:“法院‘和’文化的力量太大了,法官给我上了一堂课。”
在许多法庭干警业余活动室,都有自己的《法庭之歌》、激励干警的警句名言。在“因为有缘,我们才能成为同事……”旋律中,干警们放松身心,打乒乓球、跑跑步机、下象棋等,在“战场”彼此是“对手”,在下面彼此是同事和朋友。他们“比赛”完毕,在娱乐室一起看书讨论法律问题,一片和谐气氛。有的法庭在墙壁上设了主题照片展、格言警句展等,有的法庭墙壁栏目上展出自己的业务生活照“我们的风采”、“生活感悟”等。照片有的是调解案件的,有的是讨论案件的,有的是表现同事之间、法官和当事人之间的友谊建立的,“和”文化气氛浓厚。
在“和”的主题文化下,法庭建立起了完善的管理制度。一是建立展示平台提升工作热情。每一名法官、书记员的自我介绍框悬挂于办公室墙壁上,框里包括工作照、工作经历、取得过的荣誉及法官和书记员的自选格言,通过展示平台,激励干警在工作中的热情,时刻牢记使命,在各自岗位上创先争优。二是建立每周评先制度激发干警激情。从结案数、上诉率、执结数和信访数等十余项设立先进奖励,每周召开例会,由全庭干警投票评选先进个人,不断激发干警炽热的工作热情和强烈的进取意识。三是法官与书记员互评制度增强互助。创新“法官评书记员,书记员评法官”制度,每名法官可以对书记员在工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每名书记员也可以对法官在审判素养、技巧、廉政等方面进行评价,由于法官与书记员在平时的工作中互相了解,因此评论时要求减少甚至不用艺术加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加以点评,以促进日后工作的改进。互评采取书面形式,以月为单位开展,在全庭交流传看,并建立档案库对所有评论存档管理。同和法庭全年每名干警要完成12篇评价文章,同时将获得他人的12篇评价文章,每名干警都可以从这些评价中取长补短,改进工作,建立起互信互助的同事关系。
七个法庭将文化建设与管理工作形成有机结合,走出一条严管理、重创新、求实效、促和谐的新型法庭管理之路。同和法庭今年被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确定为全市法院法庭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张戈庄法庭被青岛市纪委确定为廉政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确立为青岛市法院系统廉政文化建设优秀法庭。
小机制彰显大主题
张戈庄法庭孙庭长说:“‘用心’去做好每一件‘小事’,就是做好了司法为民的‘大事’”,道出了七个法庭法官的共同心声。他们注重对干警教育、引导和约束,确保做到注重三个小节(语言、举止、神情)、做好三个姿态(礼仪、透明、中立)、实现三个效果(权威、公正、公信)。在以“小机制”彰显“大主题”下,记者所到法庭,都看到干警们忙着开庭、阅卷、起草文书的身影。在资料室,摆放着历年积累起来的厚厚的审判案件流程管理台账和执行案件流程管理台账,详细记载着每一起案件的审执结过程,每一名当事人的住址和联系电话。按月把装订成册的二审案件,附上阅评表,让全庭法官传阅和评析。在每个庭里设立二审案件评析专栏,被发改案件的承办人详细写着自己的意见和整改措施,供全庭借鉴。经过二审的案件,每一件上都有法官的阅评,全部集中摆放在图书室里,警醒着每名法官决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办公区域,审判庭、立案庭、当事人休息室,椅凳、报纸、饮水机等一应俱全,从“小”的地方体现着方便当事人诉讼的理念。要说行为文化,这些以“小”见“大”、从“小处着眼”,彰显“司法公正大主题”,就是平度法院七个法庭的行为文化。他们还把便民利民措施拓展到庭外,法官志愿者先后组织多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将司法文明播撒到田间地头。他们在社区、工厂、学校与机关和群众团体组织联谊,宣讲司法知识,增强联系,用他们的话说:实现“人人懂法、守法”的大司法。他们在办案中,注重“小节”、“姿态”、“效果”,在工作之外,也注重严于律己。
法庭秉承“和为贵”文化理念,凭着对法律事业的热忱追求,从小处着手,演绎出一曲曲“小”与“大”和谐辩证的优美旋律。(记者 高领 通讯员 徐培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