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党报视点

甘肃日报:民生最重 民心最暖

2012-11-15 16:37:3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甘肃日报 

    作者:张倩

    如果要问,这10年什么最温暖人心?相信有一个词回答率最高,也“热力”最足,那就是:民生。

    的确,因为民生,百姓感受最真切,最能看得见、摸得着。

    今天,我们站在时间的坐标上回望,10年历程,只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沧海一粟。然而,随着10年纵轴线的一点点拉长,横轴线上一个个温暖细节点,透露的却是波澜壮阔的民生保障与改善的进程,留下的是一段不可磨灭的幸福印记。

    民生大如天。关心民生,改善民生,为百姓谋福祉,是我们党的永恒使命,也是省委、省政府始终不渝的政治责任。作为西部内陆欠发达省份,我省城乡居民收入低、贫困人口多、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不高。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让陇原百姓富裕安康,成为全省改革发展最紧迫、最繁重的任务。

    民生细如沙。它是一个安定的住所、一份谋生的工作、一条好走的乡村公路、一顿免费的可口午餐。它具体而生动,琐碎而无声,事事连着千家万户,件件关乎百姓冷暖。

    正因如此,保障与改善民生,成为陇原大地最厚重的主题和最温暖的底色,一个“民生时代”悄然到来。

    10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为神圣目标,力求补齐民生“短板”,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贯穿于科学发展、转型跨越的全过程,投入力度越来越大,民生工程惠及面越来越广,陇原大地凸显民生之重、民心之暖。可以说,这10年,是甘肃发展进程中民生改善成效最显著的时期,也是陇原人民享受改革发展成果最多的时期。

    从响亮地提出每年为民兴办一批实事,到拿出“真金白银”把近五分之四的财力用于改善民生,从“解困民生”到“普惠民生”、再到“幸福民生”,我省民生大为改善,这不仅成为执政成绩的最好注解,也让百姓真切感受到了“幸福”的时代内涵——

    回首10年,以农民工、个体私营、灵活就业人员和大学生为重点的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城乡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13项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形成,保障网越织越密,百姓安全感越来越强;

    回首10年,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和保障体系已经形成,让群众看病不再难、不再贵;

    回首10年,全省城乡全面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贫困家庭学生获得免费教科书、寄宿生活费补助,中小学实现了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人人有课桌凳;

    回首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被放在了就业首位,零就业家庭就业机会不断增多,城乡创业带动就业政策体系初步形成;

    回首10年,住房保障的资金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全省保障房建设持续提速,已位居全国前三位;

    ……

    10年甘肃,总有一些幸福画面在我们眼前浮现,总有一些灿烂笑容在我们身边绽放。在一天天殷实起来的日子里,万千百姓用一张张笑脸为这份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打出了高分。

    俯仰用心皆民生。刚刚隆重开幕的党的十八大,又一次将关切的目光投向百姓福祉。“民生”,这一带有人本思想和大众情怀的词语,再次被重重地印刻在未来改革发展的新征程上。

    由是,我们坚信,更加温暖人心的篇章将被浓墨重彩地续写。而每一天,我们都会与幸福靠得近些、更近一些……

[责任编辑:季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