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结束北京团审议的十八大代表、北京市检察院第二分院检察长卢希向记者展示了她的发言材料。她的发言时间并不长,但准备的资料却有厚厚一叠。
“我的心情可以用‘振奋、感慨、荣耀’六个字来概括。”卢希说,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温暖人心,十七大以来国家建设取得的成就令人振奋。“同时,想到政法机关为国家发展大局作出的巨大贡献,为‘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作出的不懈努力,身为政法人又感到无限光荣。”
在两天的分组审议中,北京代表团围绕报告涉及的各类国计民生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据卢希统计,“法治建设”无疑成为热议的高频词。
“报告用了如此长的篇幅、如此高的站位、如此重的分量、如此硬的职责,来阐述依法治国内容,这充分表明了我国的法治建设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卢希说,报告突出强调领导干部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这道出了法治建设的精髓。
“徒法不足以自行”。卢希认为,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推进依法治国方略提出“全”和“快”的空间与时间双重要求。而要推进法治进程,实现法律中蕴涵的平等、公正原则,只有通过执法者、司法者的具体执法、司法行为,才能真正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
卢希说,这正是检察工作和十八大精神的重要结合点。“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要更好地推进民主法治进程,必须在维护和提升执法公信力上下更大功夫,必须以维护和增强执法、司法公信作为基本任务。”
说起会后打算,卢希告诉记者:继续把服务首都大局、维护公平正义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突出贯彻十八大精神这条主线,抓住修改后刑诉法和民诉法实施这一重点,实现不断提升执法公信力这一目标。(记者 张灿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