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北京

北京海淀法院:法官妈妈救助判后少年犯 5年来已经用专项基金救助了31名失足未成年人

2012-11-14 09:29:52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北京晚报 

    今年,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童缘”项目资助“法官妈妈志愿者团队——涉诉困境未成年人救助项目”在海淀法院启动。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法官为主组成“法官妈妈志愿者团队”,作为中华儿慈会“童缘”项目的执行机构,对处于诉讼特殊困境中的未成年被害人和被告人进行生存、心理、技能、成长等全方面的救助,这在全国尚属首例。

    据悉,2007年以来,海淀法院少年法庭已用专项救助基金救助了31名失足少年。

    慈善助儿

    为受害家庭点亮希望

    残破的饭桌上,放着一碗玉米做成的糊糊,跟几块白菜、土豆混在一起。6岁男孩小威吃得很香,还不忘将碗里的土豆夹给奶奶。天气很冷,小男孩只穿了件破旧的外套,脚上穿的是邻居送的一双单鞋。 

    小威,一起故意伤害案中被害人刘某的儿子。因被告人同样来自贫困地区,小威及其家人未能得到实际的民事赔偿。刘某死后,小威的爷爷也去世了,母亲改嫁他人,家里只剩下小威与疾病缠身、年迈的奶奶。老少二人只能依靠每月112元的低保金,勉强维持温饱。因家庭困难,小威不能接受正常的教育,只能断断续续地上幼儿园。

    有外人来访,小威放下碗筷躲到奶奶身后张望。来访者正是审理小威爸爸案子的海淀法院法官王丽娟和法官妈妈志愿者团队负责人尚秀云。她们千里迢迢,带来了为小威购买的衣服、食品、学习用具,还有供小威生活的2万元善款。

    “感谢法官们一直惦记着小威,大老远还送来了这笔救命钱,我一定把他培养成才!”小威奶奶颤巍巍地接过捐助款,祖孙俩激动得泪水直流。

    为了保证捐赠者的每一分钱都花在小威的身上,也为了履行法官妈妈志愿者团队对捐赠者的承诺,在区、镇、村三级政府的监督下,海淀法院的法官还与小威的监护人签署了捐赠协议,同时明确区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及村委会为受托第三方,监督该笔善款的使用。签约后,为了将善款妥善保管,法官们又与小威奶奶一起来到银行。

    一切安排妥当,黄昏时分,尚秀云法官和王丽娟法官才踏上归途,小威与奶奶站在院墙边挥手告别,脸上绽开明媚的笑容。

    爱心回家

    为失足少年照亮归途

    7月23日13时,在北京站即将出发的T177次列车旁,尚秀云法官、王丽娟法官将17岁的小图带到列车长跟前,再三委托他对小图予以关照。汽笛声响起,小图依依不舍地向法官们道别,踏上了回家的路程。

    小图自幼父亲去世,他与母亲和妹妹相依为命。今年,他跟几个同乡来北京的新疆餐馆打工,想减轻母亲的负担。可到京后,他发现根本没有所谓的餐厅。小图被强迫到街上扒窃,后被公安机关抓获。案件诉至海淀法院,承办法官王丽娟考虑到小图的实际情况,依法对其从轻处罚,并进行耐心细致的法制教育。

    海淀法院党组成员、纪检组副组长范君了解情况后,当即与刑二庭庭长陈雷和副庭长、“法官妈妈”尚秀云商议,他们决定利用儿慈会“童缘”项目善款,在小图释放当日帮其回家,避免因迫于生计或被不法分子利用而再次走上犯罪道路。

    小图释放时正值暑期学生返乡期间,火车票很难买。法官助理杨光在繁忙工作中先后以电话、网络等多种渠道,终于争取到一张小图释放当日的火车票。书记员吴丽业还利用休息时间,为小图购买了T恤、短裤、凉鞋和清真食品。7月23日,杨光、吴丽业一大早就前往看守所,为小图办理了释放手续,把他带回法院,为其准备了可口的清真饭菜。

    “法官妈妈”尚秀云、法官王丽娟语重心长地对小图进行了道德、前途教育,嘱托他路上注意安全,回家后要继续好好读书,为家里承担更多的责任。随后,法官们一起将小图送上列车。小图,成为了海淀法院少年法庭用专项救助基金救助的第29名失足少年。

    爱心传承

    让迷途青春重绽光彩

    记者从海淀法院了解到,近年来,外来未成年人犯罪逐年上升,且多来自偏远、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很多失足少年在回归家庭、升学复学、治病康复等方面存在现实困难。如何帮助这一弱势群体平稳回归社会,防止他们因迫于生计或被人利用而再度犯罪,已成为维护社会稳定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

    “海淀法院从2007年开始,就利用爱心人士捐助和法官个人捐款,首创了‘判后救助专项基金’,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把失足少年送回人生正路,”“法官妈妈”尚秀云介绍,“但随着这项工作的深入,救助资金不足的矛盾开始凸现。而且,我们发现,司法实践中还有许多因自身或亲人遭受犯罪行为侵害,造成严重身心创伤、得不到任何赔偿的被害儿童亟须救助。”

    正当一筹莫展之际,去年10月,法官们获悉中华儿慈会专设“童缘”项目对困难儿童救助项目予以资金支持。为了争取到这个项目,海淀法院少年法庭设立“法官妈妈志愿者团队”,申报“涉诉困境未成年人救助项目”,历经4个多月的筛选、答辩程序,最终在全国上百家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中华儿慈会对单个项目最高额人民币20万元的资助款。

    “少年有志,国家有望,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救助工作,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也是我院多年来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海淀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鲁为表示,将继续探索和实践,把司法为民工作落到实处。

    据悉,除“爱心回家”、“慈善助儿”行动外,海淀法院还推进“暖衣暖心”、“重塑童心”、“就业金桥”等六项行动,拓宽救助渠道,不断规范救助方式,促使爱心救助行动发挥到最大效用。(林靖)

[责任编辑:季上平]
相关报道

·深圳志愿者参与突发事件救助禁扣工资福利
·浙江三级检察院跨省救助被害人
·青海省将给10万户城市低保家庭发放取暖救助金
·山西太原将设儿童医疗基金 救助贫困大病儿童
·重庆五措施提升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保障水平
·社会救助需立法破解“关系保”难题

·社会救助需立法破解“关系保”难题
·民政部部长李立国:我国社会救助制度框架基本建立
·李立国:我国社会救助制度框架基本建立
·北京:社会救助 城乡低保标准7年8次上调
·浙江检察机关5年救助千余刑事被害人
·辽宁大连5年救助城乡低保对象91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