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政法博客

童子颖:是什么消费了幸福

2012-11-13 16:32:4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中国法院网 

    罗曼罗兰曾说,幸福是一种灵魂的香味。我们总以为幸福是“公平、尊严、富足”这些高高在上的难以言喻的东西,或许要幸福根本就没那么难。很多时候幸福无需仰望,能有一双爱的眼睛悄悄关注着你,也是一种幸福。能有整日唠叨的父母,有默默陪你走过韶华流年的爱人,有陪你疯、陪你醉的挚友,有出手相助的陌生人……这便是幸福。然而,在这样一个更为繁盛的物质世界,不是只有物质才可以被消费,我们往往也被物质力消费了幸福。的确,我们不乏各式各样的物质,各种各样的享乐,但是我们自己的生命能够真正拥有的那种从容、笃定、淡然的内心感受又有多少呢?

    很多时候我们会感到偌大的城市有林立如云的水泥森林,有滚滚不绝的金属车流,有各种欲望、梦想的交织,可是我们却觉得自己从没有融入在其中,那种陌生感渗透在这浮躁的社会里常常让我们觉得幸福感显得如此不确定。幸福是一种感受力。在紧张繁忙中生活的我们必须遵守严苛的现实秩序,然而对自己生活情绪的感受力下降还是会让我们惶恐,随着追求生活质量的呼声日益高涨,我们已经学会自觉提醒幸福。

    不得不承认,虽然我们在消费着物质,可又是什么在偷偷地继续消费着我们的幸福?是我们失控追求物质存在,却无力享受精神生活的压力;是令我们身心亚健康的快节奏生活;是我们关注的社会矛盾;是不合理的分配制度;是不完善的社会保障……在物质文化需求和现实生产力不匹配的今天,我们从未如此需要幸福。

    幸福感虽然属于社会心理体系,却又是一种神奇的生产力。幸福感不仅仅是指个体幸福感还包括公共幸福感。幸福感总是给人一直向上的力量,激发人不断争取美好的欲望。拥有幸福感并非意味着没有困境挫折,而是能勇敢直面生活中的不幸,让达观引渡自己,并且用这种幸福感支撑更多的人,这就是幸福感给个体带来的生产力,它让我们处在一个积极意识流动的世界里。越来越多的人将良好的生态环境、公平的社会环境、完善的社会保障等视为公共幸福的条件,从没有战乱纷扰到吃饱穿暖奔小康再到重视精神文化和环境建设,奋力开拓“劳有所得,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和谐社会新局面,我们的公共幸福观也在不断升级。在政府认识到GDP应该减速,幸福却该提速,为民谋幸福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时候,每个公民都需要参与公共幸福的构筑。公共幸福,原本就该是人人创建,人人共享。当幸福感成为生产力,幸福感也会是市场经济时代的心灵鸡汤。

    当我们消费物质却不再被消费幸福的时候,我们会以朝气蓬勃的面庞醒来在每一个早晨;当我们重新认识幸福的时候,我们会重新认识自己,渴望迎接有质量的生命旅程;当我们努力创造大大小小的幸福的时候,我们会更加感念自己,感恩社会,为这个变革时代留下属于自己也装点周围的精神底色。

    (作者单位:安徽省广德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季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