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上海高院政治部主任吴偕林在电视台接受采访。孟招祥 摄
闸北法院组织有关人员通过调阅案卷等方式进行文书评查。朱雪芬 摄
上海高院组织人员到闸北法院观摩评查。朱雪芬 摄
自今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部署开展“两评查”活动以来,上海各级法院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周密制订计划,狠抓措施落实,做到了领导重视,推进有序,进展良好,为提升司法公信、维护司法权威奠定了坚实基础。
瑕疵差错“零容忍”
“近年来,上海法院通过不懈努力,许多工作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在审判实践当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许多案件无论从事实的认定、法律的适用、程序的规范上讲都没有问题,但当事人的质疑时有存在,而这些大多是由一些庭审细节不注意、语言不规范、文书有瑕疵等原因造成的。”上海高院政治部主任吴偕林坦言。
一家基层法院曾经有一起民事案件的审判长被投诉。理由是被告女当事人在审判台前验证时,审判长对其低声讲话,窃窃私语。辩论时,审判长不注意倾听双方意见而在与其他法官交谈。庭审后当事人讲:“这个法官对我们原告这样漫不经心,对那个女被告那么好,里面定有什么问题。”经查,该案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均无不当,仅仅就是法官言行不规范而引起了当事人的怀疑。
如何让每一次庭审、每一份判决书都经得起历史和群众的检验,不因细节的不注意和程序上的瑕疵导致当事人对司法公正的质疑?上海法院坚持把“两评查”作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头戏,并将着力点放在查找审判工作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上,以此作为推动审判质量和司法公信提升的一个重要推手。
在评查范围上,上海对2011年四季度以来至2012年9月底开庭审理的案件及期间结案并生效的裁判文书均纳入其中(当事人已申请再审的案件除外);按照办案人员全员参与的原则,全市各法院审判庭法官每人至少有1次庭审和两份裁判文书接受评查。
在时机选择上,按照正常的审判流程和开庭安排,采取法官自荐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选择确定接受评查的开庭案件和裁判文书,努力使评查内容能够反映法官综合能力和真实水平。
在评查方式上,坚持审判部门条线自查与审管部门组织评查相结合、院庭室内部评查与高院巡查相结合、领导专家点评与法官自评互评相结合、普遍评查与评选优秀成果相结合,确保“两评查”活动的质量与效果。
评查过程中,各法院业务庭围绕提高庭审水平和裁判文书质量,采取庭审观摩评议、裁判文书讲评、优秀裁判文书展评、裁判文书制作经验交流等形式,认真抓好自查活动,并将其作为各法院及法官审判绩效考评的重要依据。高院各审判业务条线通过现场检查、调阅庭审录像、网上抽查等方式,进行庭审和裁判文书评查、点评。
为确保“两评查”活动不走过场,高院审管办、审监庭会同法官行为规范办公室,每周开展一次视频检查,并通过明查暗访、现场检查、旁听庭审等形式加强巡查,不断加大“两评查”活动的巡查力度和深度。检查人员对庭审评查中发现的入、退庭不规范,未核对或未完整核对当事人及委托代理人身份、委托手续和委托权限,书记员宣读法庭纪律不规范等程序问题,以及席卡摆放不正确、审判人员着装不规范、沪语方言与普通话交替使用等司法礼仪问题,均及时予以指正。
记者注意到,上海法院还积极依托信息化手段,提高评查效率。在上海法院“审判管理工作平台”,记者观摩了新增设的“实时庭审巡查”、“文书质量管理”工作模块,并随手点击了“实时庭审巡查”,任选一个案件进行点击,即可详细了解到“庭审言行瑕疵”、“庭审流程瑕疵”、“着装及仪表瑕疵”等具体细节。每一个庭审瑕疵都清晰地注明了原因,如“未交代阅看笔录后签字,开庭随意性太强”、“书记员穿牛仔裤和非制式皮鞋”、“延迟开庭而未说明原因”,等等。截至目前,该平台共收录实时庭审巡查581件,文书抽查数431篇。
“精品案件必须具备很多规定的条件,其中当然包括裁判文书必须没有瑕疵。如果还是停留在文书瑕疵不可避免等错误的认识水平上,即使相关的管理制度再健全,评查活动开展得再深入,我们也不能取得真正的进步。”静安区法院院长倪春南对此深有感触。他结合对该院部分审结案件法律文书的抽查情况,亲自撰写了《以“零容忍”的态度实现裁判文书“零差错”的目标》一文。这种“一把手”带头抓、亲自抓的做法,在全市引起积极反响,有力地推动了上海法院“两评查”活动的深入开展。
示范帮带补“短板”
据统计,截至9月30日,上海法院共开展庭审评查7414件,占完成规定比例的90%;开展裁判文书评查30785份,占完成规定比例的97%,取得了预期的工作效果。
完成数量是一个方面,坚持将点评、讲评、通报作为“两评查”活动的“规定动作”,对评查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形成有质量的分析讲评报告和情况通报,是将“两评查”活动不断引向深入的重要保证。讲评过程中既肯定优点、指出缺点,又督促抓好整改落实。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只要有不规范的行为存在,哪怕只是很小的一点点,时间一长就会蔓延开来,工作的秩序、氛围就会受到破坏。”奉贤区法院院长樊长春说,“而细节中所忽略的不规范的意识、行为便就清晰地表现为‘木桶法则’中的‘短板’。”
着眼于补齐“短板”、提升能力,上海高院两次召开推进动员会,高院党组书记、院长应勇,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沈志先分别亲自动员,对“两评查”活动进行阶段性总结讲评,指问题、提意见、教方法。高院各审判业务条线通过开展“两评查”活动,指导本条线进一步提高庭审规范化水平、提高裁判文书质量,力求达到以评查促训练、以评查促提高的目的。对于一些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则及时健全制度机制,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对于一些能力相对较弱的法官,积极采取结对帮带、送学培训、观摩庭审、文书评比等形式,尽快促进能力提升。
与此同时,各级法院因地制宜做好“自选动作”。徐汇法院积极推行现场教学法,先后开展青年法官、预备法官庭审观摩活动,庭后由带教老师进行点评,“手把手”进行指导。长宁法院结合常见文书复检差错情况,邀请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就错漏别字、遗漏计量单位、单位名称有误、漏引基础规范、法条引用不当等问题进行评析,由部分书记员代表就校对经验和方法进行讲授。海事法院在认真总结前四期跟船培训经验的基础上,扎实做好后续批次的航运实务培训,及时发现审判实务中的有益做法,运用系列化的“法官访谈”、“法官讲堂”等应用型实务培训载体,推广提升审判人员价值判断能力、方法创新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和纠纷化解能力的好经验。
在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方面,通过建立问题发现机制,定期开展案件质量检查,准确把握评价标准,严格落实评查措施,有效规范、引导案件质量的提升;建立问题通报机制,每两周集中通报一次各法院开展庭审和裁判文书检查的进度情况,既对个性问题进行通报,又对共性问题进行通报,既对差错问题进行通报,又对好的经验做法进行通报;健全问题讲评机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评,并提出合理化的对策与建议,以强化案件评查通报的效果;完善问题整改机制,包括对评查问题的纠正及共性问题的规范,对整改不到位的单位,及时进行通报督促。
此外,在确保全员参与的基础上,上海各级法院坚持紧贴审判实际,正确处理好日常执法办案与开展“两评查”活动的关系,将“两评查”活动与队伍建设有机结合,把司法能力建设作为核心内容来抓,针对评查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教育培训,不断增强广大法官运用司法手段化解社会矛盾、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推进法院队伍素质全面提升。同时,坚持把重点放在基层法官、青年法官身上,通过评查帮助他们找准薄弱环节,强化业务训练,提高审判业务能力。
“评查只是方法和手段,”吴偕林说,“我们加强对法官行为的常态性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和整改情况进行通报,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审判行为规范化,确保形成正面引导、良性循环的良好态势。”
边查边改促提高
评查,离不开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路径。据上海高院政治部副主任陆文平介绍,他们的做法是“全面查、随机查、重点查、开门查”互相结合,并切实按照边查边改的要求,谋求工作实效。
全面查,确保人人提高。按照“全员参与,人人过关”的原则,全市各级法院围绕评查范围和评查任务的要求,建立评查台账,量化评查任务和时间安排,全体法官既当“运动员”接受评查,又当“裁判员”评查其他法官,双向参与,取长补短,相互提高。全市各级法院院庭领导不仅认真组织本条线及本业务庭评查,还亲自开示范庭,亲自参与评查。嘉定、崇明、普陀等区法院采取内部评查、观摩评查、交叉评查相结合的方式,着力调动广大干警参与评查的积极性。浦东法院确立“发现即整改”的原则,针对庭审及法律文书中查找出的问题,“一书一方”开出“诊断书”。记者在该院最近一期的“诊断书”中看到,其将法律文书中的差错情况以表格形式进行了汇总,将出现差错的文书的案号、承办人、书记员姓名、差错情况详细列出;针对“诊断书”中通报的问题,均开出案件评查“处方”,绘出问题解决“路线图”,限定问题解决“时间表”。
随机查,力求时时过硬。在高院组织巡查的基础上,各法院根据自身实际,由审管办和审监庭牵头,组织相关人员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抽查,注重运用审判质量评估体系、庭审视频监控系统等信息,提高评查工作效率。浦东法院在“自查、自评、自纠”活动中,随机抽取了执行局每名案件承办人的两件案件共计100多册卷宗,从程序、实体、归档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检查,并将每个案件的检查结果进行汇总、评析,提出整改措施。宝山法院结合“百篇优秀裁判文书”评选,对每个办案法官的裁判文书进行随机抽取,共抽查各类文书150份,并及时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
重点查,实现项项突破。坚持将查重点环节、查示范庭、查领导带头作为评查活动的重点。全市各级法院业务庭积极开观摩庭,院领导依次带头开示范庭,并通过庭审比赛,促进评查活动的开展。闵行法院认真梳理制约该院审判工作科学发展的重点问题和薄弱环节,就涉案送达瑕疵、道路交通案件中公民代理人虚假诉讼等情况制作审监建议书,确定并开展对道路交通案件中的代理、300万元以上大标的案件审理情况等议题进行专项检查,以点带面,全方位推进评查工作。同时,全市法院坚持把改进司法作风、提升司法形象作为评查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群众观念是否淡薄,是否存在官僚作风等伤害群众感情的意识和言行,执法办案中是否存在司法不公、不廉、效率不高、久拖不决、敷衍了事,立案信访窗口是否存在接待不热情、服务不周到,便民诉讼网络“庭、室、站”作用是否有效发挥,群众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等问题,深入挖掘在群众观念、群众感情、司法作风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析原因、查根源、抓整改。
开门查,敢于处处透明。各法院积极依托“公众开放日”、“司法与你同行”等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院特邀监督员、媒体记者等一起参与评查,现场旁听庭审,现场核查法律文书,现场进行测评,并召开专题座谈会,就发现的问题征求整改意见,努力以公开促进评查活动的透明度。青浦法院结合行风评议工作,邀请公安、检察机关、特邀监督员、律师等群体,对业务庭在办案过程中是否存在推诿拖拉、违反法定程序、裁判文书不规范等问题征求建议,落实整改。崇明法院以改进和完善与人大代表的联络工作机制为突破口,以“俯首听民意、规范促公正”为主题,常态化开展“人大代表联络月”活动,邀请人大代表参与信访接待、执行、旁听典型案件庭审等活动,并制作《旁听庭审意见反馈表》,从法庭形象、庭审规范、庭审驾驭等方面征求意见。
“评查活动使我们更加关注工作细节,更多体会当事人感受,全方位提高审判工作能力因而显得更加迫切”,一名初任法官感慨地说。
上海高院院长应勇表示,“两评查”活动不仅是今年主题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更应是一项长期性、经常性的工作,是培树司法公信权威的有效路径和基础工程。“要通过评查活动,进一步端正司法理念,加强审判管理,提升司法能力,以此促进司法公正,推进司法公信力的不断提升。”应勇说。(记者 卫建萍 通讯员 任金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