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矛盾化解

浙江台州黄岩:真情服务暖民心

2012-11-13 14:44:3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执行局干警在宁溪镇集市上开展执行宣传月活动。

  

  执行局干警正在耐心细致做被执行人思想工作。

  

  宁溪法庭的法官在上垟乡沈岙村大礼堂审理一起狗咬伤人引发的民事侵权案件。

  立案接待大厅工作人员在认真接待诉讼当事人。

  近年来,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人民法院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不断增强为民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方法,丰富便民利民举措,以生动具体的工作努力践行为民宗旨,走出了一条司法为民的新路子。2009年以来,黄岩法院先后被评为全国法院思想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政法系统“学枫桥、保平安、促发展”先进集体、全省法院企业破产审判工作先进集体,荣立集体二等功一次;立案接待大厅被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省级文明窗口等荣誉称号。

  扶弱济困暖民心

  “感谢法官为我主持公道!”张老汉紧握着立案接待大厅法官的手,激动地说。原来,张老汉是一名86岁高龄的老人,膝下无儿无女,家中只有80岁高龄的老伴,老人于十几年前将毕生的积蓄4万元借给了其侄子,哪知侄子因债台高筑躲起来了,下落不明。眼看着所有的积蓄就这样打了水漂,实在是不甘心,于是老人拿着借条来到接待大厅准备起诉侄子。

  因为年事已高,已经没办法独立完成立案的相关手续,在了解相关情况后,黄岩法院立案大厅的工作人员立即给老人开通绿色通道。为张老汉办理了立案手续,并在第一时间为其联系法律援助,指定一名法律工作者作为其诉讼代理人。考虑到老人生活困难,没有经济来源,将其诉讼费全部缓交。在大厅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老人满意地回了家。

  立案接待大厅作为司法为民的“第一窗口”,是衡量法院工作能否满足人民群众司法需求的重要标志。为给当事人提供优质高效的立案服务,黄岩法院立案接待大厅实行“一站式”柜台服务,推出三项“便民承诺”,开展特事特办承诺,对弱势群体开通绿色通道,快速立案。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提出的司法救助申请,符合条件的,即时予以办理,并进行司法救助当天审批承诺。今年1至10月,共批准缓、减、免收案件37件,诉讼费用共计12万余元,均在当日予以审批。

  在日常接访中,该院立案接待大厅充分体现“人人是形象,处处是窗口,事事是服务”的行为准则,认真做好信访接待工作,以实现“畅通、有序、务实、高效”的日常信访工作目标,努力让“立案信访窗口”成为人民法院司法为民的重要平台、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载体、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的前沿阵地。

  今年5月的一天,信访接待法官接待了一位湖北籍农民工李某,他没说上几句话就泪流不止,情绪十分激动。接待法官先安排他坐下,为他倒水,待其情绪稳定后,向其了解情况。原来他在黄岩打工中受伤,案件在该院已经判决,因为没有完全满足他的要求,一直耿耿于怀,认为法院存在地方保护主义。耐心听完李某的倾诉后,法官认真细致地做说服解释工作,用浅显的语言释法析理,用真情化解他的愤怒。一来二去,已是中午12点了,法官为李某买来了盒饭,并给了李某交通费。生活窘迫的李某感激涕零:“谢谢你们,没想到法院的法官这么体贴细心,不管事情会怎样,我今天来反映过了,心里舒坦多了。”

  事后,信访接待法官还积极与执行局进行沟通联系,经过执行干警的不懈努力,一星期后,即帮助李某将赔偿款执行到位。拿到赔偿款的那天,李某又特地跑到了立案接待大厅,对当天接待他的法官再次表示感谢,握着法官的手久久不肯放开,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用心调解促民和

  “在我们农村被狗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打个预防针300多元就完事了,现在她要我赔3300元,还有误工费、交通费的,这不是‘敲竹杠’啊!”被告张大伯激动地说。原告王某是个急性子的妇女,无辜被狗咬伤,心里有股莫名的火气,见被告这样一副态度,更是怒从中来。双方因此反目,矛盾激化,由此对簿公堂。

  这一起发生在黄岩上垟乡沈岙村的狗咬伤人引发的民事侵权案件,村里人也是议论纷纷,有的说既然养的狗咬伤了人,不管多少都得赔;也有的人说赔是该赔,但赔得不合理。法庭考虑到狗伤人事件在农村频频发生,且村民对此类案件的审理也很关心,法庭决定把该案件放到村里进行现场审理。

  庭审当天,原被告双方唇枪舌剑,诉辩异常激烈。在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诉求后,庭审法官耐心细致地把防疫部门出具的犬伤门诊知情书内容中的犬伤疫苗接种规定宣读了一遍,并详尽地讲解了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相关民事法律规定。在耐心的释法明理后,被告张大伯才逐渐明白了原告王某主张的医药费是合理的,旁听的几十个村民也纷纷点头称是。

  至此原被告双方矛盾纠纷的火药味已悄然退去,庭审法官抓住案件调解的最佳时机,从情、理、法的角度,耐心做双方的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尽最大努力进行调解。最终原被告双方各退一步,并达成一致意见,赔偿医药费1800元,双方握手言和。旁听的群众也都表示,当庭听着案件审理,才知道法官办案办得清楚又在理。

  黄岩法院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调解工作机制,而宁溪法庭更是不断创新调解工作方法,走出法庭,走进乡村,多形式开展“民情调查、巡回审判、服务调解、法制宣讲”活动,用生动具体的审判实践满足百姓的司法需求。今年以来,该庭已巡回开庭25次,现场调处纠纷20余起,回访当事人16人次。

  法庭在当地司法所的支持下,将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进行有效对接,组织干警深入村居、学校和企业进行诉讼调解活动;走进乡村宣讲法律,在法庭大门开辟法制宣传专栏,向广大群众公布基本诉讼常识,免费发放当事人诉讼须知、诉讼风险提示和便民诉讼卡片。宁溪法庭干警通过走访座谈、调查问卷、网上征求意见等形式,收集群众对法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20余条,并组织召开庭务会集中分析梳理,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法庭适时提出法律意见,帮助乡村组织制定完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纠纷的发生。

  高效执行护民权

  “这是我急需的养老钱,是我追讨了19年的辛苦钱,你们个把月的工夫就帮我要回来了,法院真是能帮我们老百姓办实事啊!谢谢,谢谢!”家住台州临海的77岁刘阿婆眼泛泪光,一双枯瘦的手紧紧握住黄岩法院执行法官的手连声道谢,这一幕让人动容,而动容的背后则是黄岩法院执行法官为之付出的不懈努力。

  19年前,刘阿姨把所有的积蓄共计人民币2.5万元借给了远房表外甥,而如今当年的刘阿姨已然变成眼前的刘阿婆,“老赖”表外甥仍迟迟不肯返还借款。刘阿婆无奈之下将表外甥告到了法院,因为事实清楚,案情简单,官司很快就判赢了。可刘阿婆心里一直在打鼓,官司是赢了,会不会就成了“白条”判决,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她申请了执行。

  该院执行局受理后,迅速展开多方位的财产调查,经过两个多月的排查摸底,最后在哈尔滨那边查到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并予以扣划。执行款按规定是要当事人亲自到法院办理领取手续的,因为阿婆家在临海,这么大年纪来回要坐两个小时的车来领取执行款很不方便,所以执行法官又主动请示局领导,主动上门把执行款送到她家里。临走前,刘阿婆不停地说:“这辈子第一次打官司,没想到法院处处为我这个老太婆着想,真不愧是人民的法院啊!”

  黄岩法院执行干警在执行实践中,坚持柔性关怀,处处为民着想,努力追求“法与情和谐交融”的司法境界。对劳动报酬、损害赔偿等弱势群体为债权人的执行案件,开辟绿色通道,截至今年10月,共为申请执行人挽回经济损失953万元;对难以执行到位又实际困难的申请执行人申请司法救助,共申请司法救助金7万余元。

  同时,该院切实加大执行力度,将原已程序终结或中止的被执行人恢复了一定履行能力的老案及时予以恢复执行。今年1至10月,共恢复执行案件2130件,为当事人实现债权8065.25万元,有效执结率保持在75%以上,民商事实际履行率位居浙江省第二位,台州市第一位。

  此外,该院还不断加大执行宣传力度,扩大法院执行的社会影响。今年7月,精心组织开展执行宣传月活动,执行局干警充分利用清晨乡镇集市时机,分赴各个乡镇,摆放执行宣传展板,向群众宣传执行法律法规,耐心解答法律咨询,并将以漫画、问答形式编制的《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措施》、《申请执行人须知》等宣传手册向群众发放,通过生动有趣的漫画图片和通俗易懂的案例来宣讲执行法律知识,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努力营造全社会支持法院执行工作的良好氛围。(记者 余建华 孟焕良 通讯员 郭英姿)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浙江代表热议“四信”建设——诚信为本德为先
·浙江海曙政府履职重民生 创新管理盘“活”社会
·浙江代表团讨论十八大报告中纪委报告党章修正案
·浙江积极推进外来人口和谐共荣——共建共享浙江人
·和谐,共建共享浙江人
·“浙江经验”关键在于抓落实

·“浙江经验”关键在于抓落实
·浙江潮州:信号灯”工程创新农村社会管理
·浙江绍兴:让“枫桥经验”历久弥新
·台州椒江在浙江首创环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浙江瑞安法院小印章发挥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