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江苏省司法厅部署开展‘万名法律服务人员、万名调解员助万企升级、促万村(社区)和谐’的法律服务‘四万’工程。这是继连续3年开展‘双千百日’、‘双促双助’以及‘双促双助深化年’法律服务专项活动后,江苏司法行政系统紧紧围绕江苏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目标,进一步推动法律服务工作转型升级、服务民生幸福、促进社会管理的持续性举措。”江苏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缪蒂生说,这些举措带动了全省法律服务事业的转型升级,也让司法行政机关、法律服务工作者队伍的社会认可度、美誉度和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进而推动法律服务业的社会责任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记者近日赴镇江、扬州、苏州等地的企业、律师事务所、社区和农村进行采访,亲身感受了专项活动给江苏带来的变化。
从服务企业到服务社会—— 社区干部有了好帮手人民群众有了主心骨
如果说3年前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期间经济转型而发动的“双千百日”(千名司法行政干警、矛盾调处中心主任和千名律师等法律服务人员,集中100天时间,帮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化解风险)活动迈出了江苏法律服务转型发展的第一步,那么,两年前开始的“双促双助”(促转型、促升级,助增长、助稳定)活动则从深层次激发了广大法律工作者勇担社会责任、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意识。
孙剑良律师事务所是江苏最早开办的个人律师事务所之一,历经近10年发展,该所在太仓市高端法律服务市场中稳稳扎下了根。创办人孙剑良律师说,除了高端市场,让业务惠及普通群众、承担职业责任和社会责任,已是全所律师的共识。
“我们和太仓市7个镇政府(开发区)、7个村(社区)相继签订了‘光明万家’司法惠民服务协议书,约定凡是涉及到基层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制宣传等法律服务和民间调解、涉法信访接待和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化解,都采取免费服务机制。”孙剑良告诉记者。
法律服务业用实际行动获得了党委政府的高度认同,为了确保这项创新工作的生命力,太仓市政府设立了12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政府购买法律服务,进一步撬动了律师队伍主动承担社会管理责任的杠杆。
在昆山市的江苏同丰律师事务所,在高端法律服务领域对接专项活动成为十几个年轻律师的一致目标。“我们所里90%的顾问单位都是外资企业,近年来这些企业遇到的融资、债务风险和知识产权侵权问题突出,为此,我们要求每个顾问律师每月至少走访一次顾问单位,排查法律风险。通过变被动承接业务为主动上门服务,大大提高了律师服务的口碑和形象。”(记者 丁国锋 通讯员 鲁汉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