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公安局云龙分局改革勤务模式,开通网上民意直通车,组织社区民警“站高峰”,推行楼户长制、积分制
楚风汉韵古彭城,北雄南秀新徐州。作为建设中的江苏省徐州市核心区,云龙区面积11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万人,暂住人口10万人,是徐州市行政、经济、文化、交通、商贸和旅游中心区。数千年的文明史、优越的区位优势、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了众多城市综合开发龙头企业竞相抢滩云龙。
今年以来,徐州市公安局云龙分局党委紧密结合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实际,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以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为总要求,改革勤务模式,开通网上民意直通车,组织社区民警“站高峰”,推行楼户长制、积分制,通过这些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新方法、新机制,走出了一条具有云龙特色的基层基础工作新路子。全区社会治安继续保持持续平稳的良好态势。
改革勤务模式:
启动“三队一室”改革,新增警力全部充实派出所
7月初,根据市局部署,云龙分局在全市率先启动了“三队一室”改革,即在派出所全面设立社区警务队、巡逻处警队、案件办理队和勤务指挥室,明确职责,加强考核,规范运作。按照一区一警或一区两警的要求,采用内部调剂或工作调动的方法,在全区54个社区配齐配强了社区民警,改革后的“三队一室”当月即挂牌运转。
分局坚持新增警力一律充实基层派出所。目前,分局派出所、大队等一线实战单位警力460名,占到总警力的92%。同时注重选拔一批学历高、懂信息化、有培养潜力的青年民警,有意识地将他们安排在一些重点社区担任社区民警,有效解决社区民警“老化”和工作能力不强的问题。目前,分局社区民警队伍中年龄在40岁以下的民警占总数的71%,本科以上学历的占总数的85%。既有以孙全新等为代表的一批熟练掌握传统工作手段的优秀社区民警,又涌现出了以李谦、张莉等为代表的一批掌握现代科技手段的年轻社区民警。
分局注重提升社区民警待遇,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创新推行社区民警兼任社区干部做法,分局55名社区民警全部被街道党工委聘为社区副书记或主任助理,整合并盘活了社区资源;开展社区民警季度之星评选活动,排名靠前的优秀民警享受表彰奖励、疗养旅游、年终评先等一系列待遇,有效调动了民警的工作积极性。
在党委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支持下,分局投入600余万元对原铜山派出所和天桥派出所进行了翻新改建;投入300余万元对新生、狮子山、青年、彭城派出所进行了装修改造。近日,省公安厅批复将原铜山派出所更名为王杰派出所,改建后的新派出所已投入使用,建筑面积达2300平方米。
分局按照统一规格、统一标准整修了辖区52个警务室,更新了警务室的警务宣传栏和公示栏,在有条件的警务室设立了数字防控处置中心和监控操作台,配备对讲机、一键报警等装置,规定社区民警除参加所内会议外,一律沉在社区开展基础工作,方便群众报警求助,办理暂住证、入户前手续等,把社区警务室打造成联系群众的桥梁、服务百姓的窗口、源头信息采集的平台和治安防控的中心,成为“群众家门口的派出所”。
开通网上民意直通车:
建立电子化居民档案台账,推广使用“一键通”
为推进社区警务建设全面发展,云龙分局利用社会信息化资源拓展社区警务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标注辖区范围、居民楼坐落位置、道路、监控探头、治安重点部位等信息,形成3D动态的辖区防控示意图。同时自行研发了实有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将传统的入户调查情况、楼户长分布、常住人口、暂住人口、境外人员等信息录入电脑,并链接到辖区防控示意图上,建立了电子化的居民档案台账,即时网上更新,方便了服务群众、巡逻处警、侦查办案等工作。
分局在警务室推广使用 “一键通”。“一键通”通常被设置在警务室的外墙上,上面有民警的照片、警号、联系方式以及2个按钮,一个按钮与民警的手机连接,另一个按钮与110报警电话连接。“一键通”24小时保持畅通,群众来警务室找民警办事时,若遇到民警下社区或者警务室下班等情况,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与民警取得联系。
分局还组织社区民警先后开通了5个网上派出所、18个网上警务室、24个QQ群、35个微博、15个论坛、2个微信群;开通了以“警情通报、法制宣传、民意收集、社情互动”等为主要内容的飞信平台,通过开展网上警务,介绍警方动态,发布预警提示,开展法制宣传,提供在线服务,接受群众咨询和建议。截至目前,分局通过各种网上互动交流平台,共发布工作提示1600余条、法律宣传216条、预警提示5100余条,获得有效警情1400余条,侦破各类案件18起,接受群众建议1300余条,解答群众疑难问题2200余个。
组织社区民警“站高峰”:
通报批评敷衍了事、办理群众诉求不力的单位和民警
为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拉近警民距离,9月中旬以来,云龙分局部署、启动了社区民警“站高峰”活动,制作了带有民警照片、警号、联系方式的公示牌,组织全体社区民警每周一至周五上午7点30分至8点30分、下午5点至6点30分,在辖区居民小区主要出入口,向社区群众发放警民联系卡、开展安全防范宣传、进行户口办理咨询、收集信息、征求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为确保“站高峰”工作取得实效,分局成立了由局领导牵头,政工、纪委等部门组成的“站高峰”督导组,采取现场督察、回访群众等方式,不定期检查各单位社区民警落实“站高峰”情况,及时通报督导情况,通报批评敷衍了事、办理群众诉求不力的单位和民警,确保每一项意见诉求落到实处。9月以来,全局共组织警力1500余人次,发放便民服务告知单2600余份,收集群众各类建议600余条,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240余个。
按照省公安厅、市公安局的统一部署,分局党委坚持把开展群众性义务巡防“红袖标”工程建设,作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治安大局稳定的重要举措,先后部署开展了治安流动哨、平安先锋工程等活动,发动广大群众,参加“红袖标”义务巡逻。
目前,全区常年有4000余名“红袖标”参加治安巡逻、看门看院、护厂护店,协助民警做好重点部位、特殊人群和社会面控制工作。今年以来,“红袖标”共提供各类治安信息210条,协助公安机关抓获犯罪嫌疑人43名,破获案件128起,消除各类安全隐患12个,辖区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了12%。
分局加强对模范人物、先进集体的培养和选树宣传,注重发现和培养做基层基础工作的先进典型。今年5月,青年派出所社区民警孙全新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称号。近日,青年派出所副所长杨军在江苏省 “我们身边的好青年”评选活动中脱颖而出,为全市公安机关赢得了荣誉。
推行两种机制:
2500名楼户长上岗履职
云龙分局认真研究社区警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搭建群众工作平台,在市区率先推出了楼户长机制,按照群众自愿、有机组合、邻里相望、互帮互助的原则,每15到20户家庭或者每栋楼设立一名楼户长,履行法制宣传员、治安巡逻员、纠纷调解员、管理帮教员、维护信息员以及社区民警助手的 “五大员一助手”职责任务。目前,该机制已完成改革试点工作。分局在全区54个社区2056栋楼房共聘请了2500名楼户长,积极协调区、街道两级财政为楼户长每人每月发放定额补贴,由派出所、居委会和责任区民警对楼户长履行职责情况实行日常考核奖惩。
同时,分局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采取单位联动互助模式,对辖区居民群众参与社区义务巡逻、法制宣传、调处社区矛盾纠纷、提供线索或协助公安机关破获案件等情况,实施积分奖励,在联动单位消费时,凭本人身份证分别享受不同折扣的优惠。目前,辖区已有300余家商户加入联动单位,已有2500人报名登记参与社区管理,发放积分卡2500张。
楼户长制和积分制的实行,组织发动了广大居民群众,把有限的警力资源与无限的民力资源整合在一起,把治安防范的触角延伸到千家万户,实现了群防群治、齐抓共管,开创了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新局面。
据统计,实行楼户长制和积分制以来,分局已通过中心楼户长和治安积极分子获取信息229条、线索114条,破获各类案件36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2名;中心楼户长协助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40余起;接警量同比下降6.4%,辖区可防性案件数量持续下降。此举既让热心群众通过参与社会服务与管理获得社会的认可,也让社会组织通过让利的方式回报社会,在热心群众和热心社会组织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实现“一张卡片,三方共赢”的互惠局面。8月15日,云龙区委、区政府召开会议,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全面推广云龙分局楼户长新机制。
此外,分局成立了由副区长、分局局长马景伟任组长,其他党委成员任副组长,各相关业务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分局基层基础工作的情况调度、整体规划、定期评估、督导检查。分局结合实际,成立了专门的考核办公室,为派出所民警每人每月设立500元考核奖,对民警工作进行量化考核,按工作绩效发放奖金。
·江苏南京:与大学生村官“面对面”
·江苏盐城:破解“案虽结事难了”困局
·江苏司法厅长缪蒂生要求以实际行动学习贯彻十八大
·江苏全国首创立法加入“禁止毒驾”
·江苏邳州:民间消防队两年半义务免费参与救援300多起
·江苏警方开展灭枪专项整治行动
·江苏警方开展灭枪专项整治行动
·江苏立足群众满意推进法律服务专项活动
·江苏立足群众满意推进法律服务专项活动
·江苏连云港法院千名党员“深情寄语十八大”
·江苏港闸司法鉴定零投诉零上访零违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