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省今年2月起开展的打击欺行霸市专项行动中,广东警方不仅紧盯交通运输、废品回收、河砂和矿产开采、工程建设、招标投标、文化市场、商品批发、土地征用等行业的欺行霸市违法犯罪,同时对肉、菜、鱼、面、果等民生领域中一批危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犯罪团伙也实施重拳打击,力求“破案一宗、整治一片、平安一方”。
广东省打击欺行霸市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组长、省公安厅常务副厅长罗娟告诉法制网记者,“我们围绕‘打准、打狠、打稳’所采取的一系列有力举措,破获了一批欺行霸市犯罪的大案要案。这些涉黑组织有一部分在当地疯狂活动多年、关系网盘根错节、作恶多端、罪行累累。打掉这些犯罪团伙后,当地群众拍手称快,社会治安、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同时,我们加强涉民生领域犯罪的打击力度,各地公安机关在集中力量侦办重特大案件的同时,成功打掉一批危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肉霸’、‘菜霸’、‘鱼霸’、‘面霸’、‘果霸’。”罗娟说。
通过打击盘踞在各行业、领域以及民生领域的欺行霸市团伙,一度被这些团伙垄断的一些地区、行业、场所恢复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当地群众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
“潮州市潮安县在打掉古巷镇陈某、苏某等3个欺行霸市黑恶团伙后,废旧石膏收购价格从每吨50元恢复到市场正常价80至100元,当地废旧石膏模具收购行业恢复了正常秩序,为古巷镇近千家企业每家每年挽回了近300万元的经济损失。深圳市罗湖区打掉3个强收出租车司机‘排位费’的欺行霸市团伙后,至今再未接到出租车司机反映被强收‘排位费’的警情。东莞市麻涌镇在打掉欧涌村王臣欺行霸市团伙后,该村的各种商铺重新陆续开业。”广东省公安厅刑侦局局长杨江华说。
专项行动之初,广东警方就将线索摸排作为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来抓,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广辟线索来源,广泛动员和组织开展摸查排查工作。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广东公安自创的五大举措。
——制定并向社会公布了举报奖励办法,设最高奖励人民币5万元。行动以来,全省共接到群众举报线索17437条,共奖励1297人次,发放举报奖金517.2万元;
——广泛发放基层派出所、社区民警、治安积极分子进行“地毯式”排查,并结合本地实际进行重点排查;
——公安机关内部开展专业排查,从群众报警、已破或未破案件、来信来访、举报投诉等方面梳理排查;
——借助行政执法单位开展摸排。各行政成员单位积极摸排移交线索,广东省打击欺行霸市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共收到成员单位的线索281条,并根据其中的线索,联手突破了多宗大要案件;
“第五项举措就是我们首创了暗访机制,特别是新闻媒体记者暗访机制,借助新闻媒体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发挥记者们在社会活动中贴近民生的特殊优势。”杨江华告诉记者,广东省公安厅在组织暗访小组的同时,制定了《打击欺行霸市专项行动新闻媒体记者暗访工作安全指引》,配合媒体记者暗访并确保其人身安全。
通过这些举措,全省共摸排线索近3万条,并对其中的近200条重大线索进行挂牌督办。
深挖犯罪团伙背后的保护伞,这也是广东打击欺行霸市犯罪专项行动一大特点。
“欺行霸市的违法犯罪问题面广、根深,几乎涉及所有有利可图的行业、领域和区域。有的团伙成员众多,盘踞多年,作案累累,社会关系复杂,群众深恶痛绝。究其原因,就是背后存在着盘根错节的利益链,有‘保护伞’在作怪。”罗娟对记者说,为此,广东省打击欺行霸市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与省纪委研究专门建立了联络员制度和公安机关侦破案件后、省纪委提前审看案件材料等机制。
随着“打欺”行动的深入,通过专案深挖,联合纪检、检察等部门合力冲破盘根错节的利益链,一批犯罪团伙背后的“保护伞”也随之浮出水面:广东打掉了在西江德庆河段和封开河段非法采砂并垄断河砂交易的两个特大犯罪团伙,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03名,挖出“保护伞”6人;侦破了新丰非法开采、垄断稀土交易案,打掉非法采矿团伙8个,挖出“保护伞”11人;在侦办东莞市郑俊华欺行霸市犯罪团伙案件过程中,成功挖出石碣镇综合执法分局原局长梁锦忠等4名“保护伞”。记者 邓新建 通讯员 黄志茂 曾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