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上午9时,中国第三大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正式下闸蓄水。20天后,向家坝水电站第一台机组(8号机组)调试发电。从2004年7月开始筹建至今经历了漫长的8年。而下闸蓄水前的5月21日上午9时,向家坝水电站首批213户移民搬进新家,搬迁安置正式启动。
近7万移民搬迁过程中,没有一户闹事,没有一户非访、没有发生一起群体性事件。这是为什么呢?
向家坝水电站涉昭通移民6.95万人
据介绍,向家坝水电站是金沙江最末尾的一级水电站,是我国西电东送的骨干电源点,200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立项,2004年7月开始筹建,2006年11月26日正式开工,2008年12月28日实现大江截流,装机容量640万千瓦,静态投资434亿余元,涉及昭通市移民6.95万人。
然而,向家坝水电站移民任务仅是昭通市移民工作任务的一小部分。在昭通境内金沙江上,另外还在如火如荼建设着溪洛渡、白鹤滩两大水电站,昭通市永善、巧家等4县区还须移民达10万多人。
故土难离,重土难迁,移民工作被称为“天下第一难事”。全力支持国家建设3座大电站,水富、绥江、永善、巧家、昭阳、鲁甸等6县区要负重担当16万移民重任,这对贫困大市昭通来说并非易事。
早在此前,昭通已在征地拆迁、工程建设等工作中带来了一系列矛盾问题和纠纷,曾经发生过绥江县“3·25” 、永善县“7·02”等群体性事件。
“16万移民利益的重新大调整,大量的历史遗留问题和新生的社会矛盾相互交织。”成为昭通移民维稳形势的真实写照。
移民存补偿安置标准不一等风险
据悉,电站建设涉及昭通市的移民极大部分是农民,他们原来基本上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吃米吃菜是自己种的、吃鸡吃肉是自己养的,一年吃不完,卖了还能变成钱。如今,样样要用钱,而腰包里的钱失去了源头,生活无着落,发展致富希望渺茫。
绥江县中城镇大沙村一移民原来是蔬菜种植大户,如今难以承受3元1斤的大白菜,难以承受在县城乘坐一次出租车少则几十元多则上百元的费用,双眼含泪说:“绥江县的良田沃土、七个大坝全被淹没,我们虽然住进了豪华的移民小区,但我们无地可种、无事可做、无招可施、无钱可用,我们的出路在何方!?”
为了最大限度满足老百姓利益诉求,昭通市委市政府通过深入调查和了解,发现移民工作存在补偿安置标准不一不公不均等风险,必须想办法予以解决。
据介绍,补偿安置是移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搬迁安置政策迟迟没有出台,移民前途不明,持观望态度,严重影响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推进,形成时间紧、任务重的不稳定风险;可研规划不够深入细致,有部分实物指标漏项,如不增列可研漏项项目,明确补偿补助标准,移民利益受损,必定引发上访;补偿补助标准过低,土地、房屋等补偿补助标准与现有物价水平相差悬殊,移民无法接受“移穷”的后果,存在抵触情绪;“原规模、原标准、原功能”的“三原政策”严重脱离实际,移民强烈不满,如不与时俱进,存在极大的社会稳定风险。一江两岸、一江两站,但云南和四川两省执行的政策、溪洛渡、向家坝两座水电站执行的政策不一致,云南部分移民人均补助费低于四川,向家坝电站部分补偿政策低于溪洛渡水电站,“两站”安置政策不公平,移民要求“同江同库同策”;同一电站不同群体之间存在差异。施工区、围堰区、库区政策不平衡,引发攀比,存在不稳定风险。
在还建项目上,机制不顺、资金短缺、建设滞后。据介绍,还建项目是安置移民的重要工程,更是引发不稳定的直接载体。其主要问题主要反映在:体制机制不顺,现有的沟通协调机制效率低,缺乏基层工作层面的日常机制和解决具体问题的现场机制,增加了移民安置的风险;项目审查程序多、周期长,严重影响和制约库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还建项目资金短缺尤其突出,比如绥江县迁建资金缺口就达48.67亿元,还建项目资金无保障。设计规划滞后,永善县湾河、天星坝水库、绥江县城镇、移民安置区等关键工程规划设计滞后,影响整体移民工作进程。特别是绥江县一城三镇规划建设滞后,而整体搬迁时间很紧,存在严重的时空矛盾,有暴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治安灾害事故的风险。
此外,因后续扶持无产业支撑,移民维稳工作还存在着“难以致富”这一突出问题。(记者 刘百军 通讯员 罗绍江 周自云)
·湖南省慈利县移民开发局移民后扶工作纪实
·南水北调工程征地移民维护稳定工作会在山东召开
·三峡移民县远安免除基本殡葬服务费
·中国贫困人口最多省份大规模开展扶贫生态移民工程
·中国主张在打击针对移民犯罪问题上加强国际合作
·灵武市采取五项措施加强生态移民村社会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