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民大会堂走出来,青海省西宁市小桥大街街道办事处主任居文斌代表一脸的兴奋:“党的十八大报告用完整的篇幅论述了社会管理创新,不仅充分肯定了之前的工作,而且为今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指明了方向。几年来我们基层一直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今后更有干劲了。”
不仅仅是居文斌,来自各行各业的十八大代表都对社会管理创新这项工作十分关注。代表们说,在党中央领导下,各地创新社会管理真抓实干,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更多的亲情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安全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大局保持稳定。这种既有活力又有和谐的政治生态、社会生态,社会管理创新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湖南省委政法委书记、省公安厅厅长孙建国代表对法制网记者说。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易发多发;中央作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大决策,回应社会形势和群众需要,促进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2004年6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2009年12月18日,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了要深入推进包括社会管理创新在内的“三项重点”工作。
2011年2月19日至23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举行。胡锦涛总书记阐述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调要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提出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
同年3月,“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独立成篇,写入“十二五”规划纲要;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社会管理创新被推向高潮。
代表们在接受采访时普遍认为,中央作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决策部署,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旨在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稳定。
在江西省南昌市公安局青山湖分局副政委陈勇琦代表看来,社会管理创新是化解社会矛盾的迫切需要。他说,当前我国正处在矛盾凸显期,各类社会矛盾碰撞叠加,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中央作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大决策,目的在于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这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理念”。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体现广大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人民法院半程法庭庭长王永涛代表说,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更加迫切地需要一个安定、有序、幸福、和谐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央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就是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建立公平制度,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
孙建国代表将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总结为三个需要,即解决现实矛盾的需要、助推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让人民更幸福的需要。
他以助推经济发展的需要作进一步解读说,我国的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发展中遇到的及发展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如不能有效解决,发展就可能停滞和倒退。要避免这种可能性,除了转变发展方式、调整收入分配结构,还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只有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有效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秩序,应对社会风险,才能为我国的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才能长期维持,我国的发展才能步入良性的轨道。”孙建国说。
事实证明,社会管理创新具有蓬勃的生命力,正在祖国大地上繁茂生长。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是一语中的指出了社会管理创新的伟大成就:“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动员社会各方参与其中,齐抓共管;必须统筹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稳定等问题稳步推进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党的十八大报告则更进一步,提出要“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
代表们普遍认为,只有人人发动起来、人人参与进来,社会管理创新才有广泛坚实的社会基础,才能深入千家万户。
王永涛代表对社会管理创新需要齐抓共管深有体会,他认为,当前社会管理存在的许多问题,就是因为各职能部门没有统筹兼顾,职责不明,缺乏协调,各自为政,多头管理,导致效率低下,效果不好。
“在临沂兰山区,很多社区都建立了便民服务大厅,把计生、医疗、保险、有线电视、水、电、银行等部门集中场所、集中时间办公,提高了效率、节约了资源,避免了群众花冤枉钱、跑冤枉路、受冤枉气的状况,也赢得了民心。”王永涛说,这是社会管理创新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协调作战的结果。
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配合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就是多方合作创新社会管理的典范。
当前,社会矛盾纠纷呈主体多元化、内容多样化、易发多发的势态,而且性质容易转化,化解这些矛盾,靠各部门单打独斗、手段单一的矛盾纠纷调解方式难以奏效。
“大调解”体系的建立,明确了公检法司以及卫生、住建、信访等部门在体系中的职责,形成了信访、调解、仲裁和诉讼等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筑起了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来自公安系统的陈勇琦代表举例说,以前,由于警力少、部门协作性不强、当事人不了解交通法规和事故处理程序等原因,交通事故纠纷的化解难度非常大。
“后来,南昌公安引入了‘三调联动’机制,交警先组织事故当事人进行行政调解,调解不成的由‘三调联动’办公室进行调解,人民调解员开展心理疏导、诉讼指导等调解工作,仍调解不成的交给速裁法庭,法庭在开庭前进行司法调解,不成的作出裁决。”陈勇琦说,实行“三调联动”机制后,南昌全市交通事故纠纷化解调处率达到90%以上,因交通事故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同比下降了15.3%。
社会管理创新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各地全力破除各种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束缚、保障性困扰,统筹规划设计,可持续性推进。
孙建国介绍说,湖南在推进富民强省中统筹社会管理创新。如株洲市坚持城乡统筹,树立“抓城乡同治就是抓社会管理创新”的理念,采取有力措施,实现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城乡全域覆盖。
湖南还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统筹各专项工作。如提出建立健全公共安全、矛盾化解、服务管理、法律政策、基础运行等五个体系,把各专项工作有机纳入其中;编制《湖南省社会管理创新项目规划》,涉及完善社会管理工作机制、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和完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等9个方面,共56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