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党报视点

河南日报:“顶层设计”与中国未来改革

2012-11-09 16:55:0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顾绍梅

    “顶层设计”首见于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在2011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就“顶层设计”这一概念在社会变革过程中的使用,作出了一个全面而科学的表述,概括起来有三层含义:一是指导方针,明确指出着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在实践中不断开拓科学发展之路。二是基本内容,主要强调要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从党和国家全局出发,提高辩证思维水平、增强驾驭全局能力,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协调好,同时要抓住和解决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长远的重大问题、关系民生的紧迫任务。三是实现路径,重点解决体制性障碍和深层次矛盾,全面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体制创新。

    “顶层设计”的这三层含义,本质上是改革理念、改革方法的突破,在我国目前的“现实语境”中,可以进一步理解为:一是要明确改革发展的价值,即通过科学发展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二是要提高“辩证思维水平”,从战略高度把握改革的大局和重点;三是要强化制度建设,保证制度平衡;四是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民生和服务推进经济持续增长;五是推进以“公共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为核心的政治行政体制改革,加强社会建设。因而,所谓改革的“顶层设计”,实际就是对未来中国改革的整体谋划,也是从人民的最高利益出发,站在国家的层面,对制约我国未来改革发展的全局性、关键性问题进行顶层判断,提出解决的整体思路和框架,以此作为规范各类具体改革的标杆,作为制定具体改革政策的依据,从而最大限度地化解改革的阻力,降低改革的风险,确保改革的顺利推进。

    “顶层设计”整体谋划中国未来改革

    “顶层设计”在社会发展和管理领域的运用,也可以理解为政府“战略管理”。改革的“顶层设计”就是要从政府战略管理的高度统筹改革与发展的全局,使改革与发展按照我们的预期目标迈进。

    战略目标明确中国未来改革路向。“十二五”规划重新提出“顶层设计”的问题,其实质是明确未来改革的正确方向。因为,改革“顶层设计”一个最根本的战略目标,就是要调整不合理的利益格局,遏制既得利益的膨胀。强调改革“顶层设计”,强调改革进入打“攻坚战”阶段,就是要“攻”调整利益格局、遏制既得利益膨胀这个“坚”。尽管调整权力和利益格局、触动既得利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尤其是来自体制内的阻力,但是,执政党必须拿出勇气冲破这些障碍和阻力,以更大的决心和魄力推动第二次转型。否则,如果“十二五”改革战略目标选择得不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没有大的突破,我国也很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战略过程决定中国未来改革动向。“顶层设计”是全国一盘棋,必然需要有序、可控地进行。《“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由此可知,所谓各领域,主要就是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这四大领域的改革,同时,通过这四大领域的改革,相对应地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大建设。在四大改革和四大建设系统的“顶层设计”中,我们要创新战略布局,其关键就是要把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建设的“顶层设计”放到首位。关于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建设“顶层设计”的重要性,正如邓小平曾经指出的,“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3月14日回答中外记者问题时也明确地指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改革和建设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社会上新产生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每个有责任的党员和领导干部都应该有紧迫感。”因为,今天的“顶层设计”是要解决问题,解决中国经济增长不可持续中的制度矛盾问题,解决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来后暴露的风险问题,解决中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后存在的不合理的利益格局问题。

    战略实施确保中国未来改革实现。“顶层设计”如何从一个政治新名词变成渗透到各个领域中的实际行动,一方面需要高层次的改革协调,另一方面需要高层千方百计去发现基层生动活泼的改革探索,并把它扩大为基本面的动力。在中国这样一个充满社会多样性和地区差异性的大国,政治经济的科学发展和社会的整体进步,必须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相互关系。在改革领域,无论是经济、社会和政治,都会涉及到社会,所有改革的起点和终点都是社会。这一点在今天变得更为紧迫。如果没有社会的参与,很多决策表面上看非常理性和科学,但实际上是脱离社会现实,并不能反映社会现实的需求,最终可能成为幻想和空想。而且,不管一项改革是通过怎样的“顶层设计”,如果没有社会的参与,就不可能实施下去。因此,在强调“顶层设计”的同时,必须大力拓展地方改革创新的空间,鼓励地方政府大胆推进改革创新的探索,允许地方在科学发展方面展开良性竞争,为地方的多样性发展创造合适的制度环境,进一步增强基层社会的活力。

[责任编辑:季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