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潮涌北部湾
——钦州市加强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纪实
近年来,钦州市坚持以民为本,从基层抓起,从小处着手,通过加强创新社会管理,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社会公众安全感和幸福感不断提高,促进了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成了钦州市经济发展的金字招牌。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川桂临海工业园、中船大型现代化修造船基地等一大批项目纷纷落户钦州,钦州正在以“钦州速度”创造一个又一个“北部湾奇迹”。
小册子 大责任
今年初,钦州市四家班子领导的办公桌上都摆有一本绿色封面的小册子——《钦州市领导干部“联镇包村”一览表》,从市、县(区)到镇领导的姓名、联系电话、包村单位、驻村干部及乡镇领导的职责等一目了然。钦州市委决定:从2012年3月开始,开展“联镇包村”活动。市县(区)领导要当好“四员”(经济发展的“服务员”、组织建设的“指导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合法权益的“维护员”),做到“四联三带头”,分别联系一至两个镇(街道)、一个贫困村、一个示范村、五户联系户(在所联系的村从贫困户、五保户、困难党员、村干部、致富能手、专业户中选择五户群众直接联系),带头下基层抓党建、带头办实事抓民生、带头排矛盾抓稳定。全市64个镇(街道)、1028个村(社区)实现了领导干部“联镇包村”全覆盖。
为做好全市社会稳定突出问题的化解稳控工作,市委办、市政府办联合下发了通知。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各级领导纷纷到所联系的镇和村开展工作。市四家班子及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共38名厅级领导,县区和市直97名处级领导都按《当前影响全市社会稳定突出问题领导包案安排表》分解任务包到镇里,每名领导包1—2个镇(街道办),每个镇(街道办)负责包2—3件案件,共包案103件。
小中心 大作用
钦州市委、钦州市人民政府在构建社会和谐稳定市工作中,深入开展携手共创平安和谐家园活动,建立健全调解组织,完善工作机制,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把小纠纷、小问题、小争议快速妥善解决在初始阶段,防止小事拖大,有效地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8月,钦州市区的梁女士因饮用在某药店购买的干菊花引起身体不适,到钦州市消费者权益纠纷调解中心投诉。经中心工作人员调解,梁女士与药店很快达成和解,由药店给予梁女士一定金额的赔偿,问题得到快速妥善解决。梁女士对中心工作人员周到热情的维权工作表示感谢。
该中心是全区第一个成立的市级消费者权益纠纷调解中心,成立于今年7月下旬,中心由工商、综治、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等18个部门组成,依托12315平台,采取“一条龙受理、一站式服务、一揽子解决”的工作方式,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多元衔接。成立消费者权益纠纷调解中心是钦州市近年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诸多举措之一。
针对交通事故受害人大多不愿通过法律诉讼渠道解决,交警部门的行政调解又没有强制力,因纠纷不能得到及时解决而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2010年起,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三大队成立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调处中心,内设巡回法庭、人民调解会、行政调解室、检察院工作站、保险公司服务站,通过“三调联动”和“五位一体”方式对交通事故纠纷开展调解。
2011年11月2日11时59分,小董镇那兰村委会附近发生一起影响较大的交通事故,一辆客车侧翻入公路旁边水塘内,造成宁某等10名乘客受伤及客车损坏。同年11月21日16时,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调处中心接到交警部门移送的案件,驻中心的法官立即召集当事人主持调解,到18时,客车主接受了法官的调解方案,除保险公司应赔部分,车主向受害人赔付300-500元不等的现金,案件顺利调结。
据统计,今年以来,钦州市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900多起,司法调解515起,人民调解259起,调解成功率达100%,履行率100%。
经各级共同努力,钦州市医患纠纷调解中心也已成立。该中心通过调解手段预防和化解医患纠纷,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营造安全有序的医疗环境。
五走访 促稳定
“深入开展‘五走访五促进’活动,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钦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寇兴广掷地有声。
结合自治区党委政法委“三项活动”和市委、市人民政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携手共创平安和谐家园”活动的工作部署,钦州市委政法委从今年7月至9月在全市开展“五走访五促进”(走访群众,促进调查研究;走访维稳对象,促进矛盾化解;走访案件当事人,促进案结事了;走访困难群众,促进党群关系;走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促进政法工作难题破解)活动。
在开展活动过程中,各级各部门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灵山县拿出315万元配套资金化解各类疑难信访积案25件,占全县各类疑难信访积案的82%。灵山县由纪委牵头,会同县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信访局、民政局、农业局等17个单位组成信访联办工作组,以“信访大篷车”的形式,到石塘镇开展巡回接访。之后,“信访大篷车”继续开往全县各个乡村,在人员密集的场所摆摊设点,零距离接近群众,现场受理信访案件,面对面地解决百姓反映的实际问题。通过开展“五走访”活动,全市政法干警执法为民意识进一步提高。
大投入 为民生
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钦州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主动适应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要求,把民生建设放在优先位置,制定和落实具体的项目,全力改善和保障民生。去年,钦州市投入37亿元用于就业、住房、教育、医疗、交通等“十大惠民工程”,解决了一批长期制约社会发展和影响社会稳定的民生问题。今年,全市又投资34.21亿元,继续开展“为民办实事”工程,着重解决群众关注的民生难题。目前,一大批民生建设项目正在顺利推进,如住建部门今年开工新建8000套保障性住房;交通部门组织开展道路畅通大会战,切实解决广大群众行路难的问题;钦州港区在新的行政商务中心建设80000平方米公寓房,专门用于安置征地搬迁的群众,年底前将交付使用。
同时,钦州市积极发展教育事业,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第一所本科大学——北部湾大学正在筹建。进一步优化中小学校布局,新建和改建一批中小学校,巩固义务教育入学率。不断完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三业行动”,积极扶持农民工、被征地农民、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的创业、就业。加快发展卫生事业,积极扩大城镇职工、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参保率,新建和扩建市一医、市妇幼保健院等一批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群众看病难的问题。通过全力改善和保障民生,有效地减少不稳定因素,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记者 吴国清 通讯员 李伟洋)
·为民播洒太平春——见证钦州市平安社区创建工作
·广西钦州:首个社区流动人口服务中心启用
·广西钦州港法庭促北部湾经济区和谐发展纪实
·广西钦州浦北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局正式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