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诚信建设

政务微博:建设政务诚信的新平台

2012-11-07 15:59:4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文汇报 

    政务微博是适应微博这一新媒体的迅速普及化和群众化而推出的政务活动的新载体。从2009年湖南桃源县最早开通“桃源网”政府微博起,短短几年,政务微博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在新浪网、腾讯网、人民网和新华网四大网站上认证的各类政务机构微博客达32358个;以@发布的名称标志,政府“织围脖”成为美谈,社会影响力非常大。上海从去年起运用微博来增强政府服务群众、完善政府管理职能初获成功,一年来,上海市、区县政府及其相关公共机构形成2000多个政务微博群,赢得微博点击率近3000万人次,其中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官方微博“上海发布”高居新浪微博平台政府影响力全国风云榜首位。当然,我们不能满足于政务微博的社会轰动效应,更需要从政务微博的社会影响力中去发掘其文化内涵的价值。

    政务活动的新型载体

    政务微博应当成为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政务文化特别是政务诚信文化的新平台,为提升政务公信力发挥重要作用。对于政务微博来说,政务诚信既是政务微博应持的价值态度,是政务微博发挥政务管理功能的必要条件,而政务微博所特有的媒体传播形式和互动性的活动特点,也有助于推动政务诚信建设。

    首先,政务微博开拓了政务公开的新通道。政务公开是行政管理现代化、民主化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政府取信于民的必要举措。目前政务活动遭到诟病的一点,就是政务信息不够公开不够透明、政务滞后于民众的期待,影响了政务诚信度。政务微博弥补了通过政府网站和新闻发言人在电视、电台发布政府信息方面的不足,一方面政务微博认证的网站是大众网站,是民众平时经常光顾的网站,进出自由方便,常常可以与政务微博亲密接触;另一方面,微博简短文字的特点易为民众所理解,微博既能保留又能更新的特点,也为广大民众所接受,而微博转发的快速便捷性,更能使政府发布的信息在弹指之间传向千千万万的网民大众,从而使更多的民众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政府公开的政务信息。

    其次,政务微博是政府联系民众的新纽带。通常政府与民众的沟通往往要经过繁琐行政层级的传递,费时费力,信息传递慢,也容易失真。政务微博提供了政府部门和民众直接沟通对话的平台,政府可以通过微博直接了解民意,听取和接纳民众意见,包括决策征询、政策执行效果反馈等等,客观上提供了民众参政议政的条件。而民众有什么诉求,也可以在微博直接反映,民众的咨询、投诉,也可以得到政府部门的及时回应。政务微博所创造的互动性则意味着政府与百姓的平等性。正是平等与互动,政务微博才能够吸引和粘住大量的“粉丝”,增强政府的凝聚力。也正是在信息交流、沟通、互动中,政府能够及时了解社情民意,了解群众的需要和疾苦,尽快为群众排忧解难;微博互动则增强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感,支持政府的正确决策,积极配合政务工作的开展。

    再次,政务微博是政府服务民众的新形式。政务诚信的本质就是真心服务群众,但是需要形式来获得实现。微博的主要功能是信息传播,在今天高速信息化的时代里,信息在相当程度上左右着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可以说,信息已经成为这个时代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信息闭塞和信息缺乏势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和困难。因此,开通微博、提供民众需要的信息,开创了政府信息服务民众的新形式,实践着人民政府“权为民所用”的政务价值观。政务微博正是通过信息指导、信息反馈、信息支持、信息纠错、信息传递来满足民众的利益需求,解决民众的生活难题。如“上海发布”每日更新微博20余条,全部是与民生相关的信息,满足了市民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需要。

    政务微博的诚信建设

    虽然政务微博有助于政务诚信建设,可以成为政务诚信文化建设的新平台,但是,这仅仅从政务微博特殊功能所能提供的条件而言的,政务微博本身不等于政务诚信。作为一个新的信息平台,政务微博也存着两面性,政务微博本身也有一个诚信与否的问题,同样也有公信力的问题。事实上,政务微博的负面性已经出现。如,信息长久不更新的“微博僵尸”,缺乏诚意的信息回应,文过饰非的认错态度,无不反映着政务微博的诚信问题。因此,要将政务微博打造成政务诚信的新平台,还需加强政务微博本身的文化建设,强化诚信内涵。

    微博诚信建设的首要之举是政务微博要有正确的定位。政务微博是一种政务活动,是政府履职实施政府管理和政府服务的一部分。政务微博的主体是政府及其部门,政务微博的信息内容代表着政府的价值立场和政策要求,这决定了政务微博信息平台的特点是公共性和权威性,因而,政务微博要避免随意性。目前,某些政务微博为了增加政务微博的情感信任,在语言风格上使用网络语言,贴近民众生活,使政务微博富有人情味,让网友感觉亲切,宛如邻家,塑造了亲民的形象。这些做法在不影响政务微博基本职责和政府形象的前提下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试图使用所谓吸引眼球的“雷言”、“悍语”来吸引更多的“粉丝”,则完全不可取。应该说,“粉丝”量不应当成为政务微博追求的目标,关注度、点击率和网民的评价才是考量政务微博影响力的指标,那种媚俗迎合的做法与政府亲民的目的并不具有共同性,也无助于提升政府的形象。政务微博必须走出追求“粉丝”的自我表现满足感。政务微博可以生动活泼,但有别于娱乐性,也不应追求所谓的轰动性。政务微博应当始终秉承公共性、权威性和服务性的政务本性。

    作为现代政府政务活动的一扇窗口,政务微博的诚信折射的是政府的诚信,而政务微博传媒性的特点更能将政务诚信包括失信的影响力扩展到极致,因而,应当充分认识政务微博的诚信建设对于政务微博本身乃至整个政府的意义。正因此,所以上海市政府提出“政务微博要以公信力为先”。

    政务微博的公信力建设当以“三真”为要。第一,信息真实。网络世界因其虚拟性、巨量信息往往良莠难分,特别是某些具有震动性的社会事件发生后,真假信息满天飞,其结果可能遮蔽了事实的真相,误导民众的情绪,甚至引发思想混乱和新的问题事件。政务微博的一项使命,就是要通过真实信息的及时发布,揭示真相,去假止谣,拨乱反正。真实的信息就应是有一说一,既不能夸大其词,也不应文过饰非,讲真话才能求信于民众。信息真实是政务微博权威性和公信力之源,也是政务微博真正发挥管理职能的基础条件。第二,情感真诚。虽然政务微博的信息必须依法发布,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但这并不影响政务微博情感的表达。代表服务政府的微博,其应有的情感是真情实意。无论是提供服务的信息,还是处理问题的信息,政务微博都应抱有真诚的态度,体现在微博的字里行间。如,解除群众忧难的及时信息,犹如春风化雨,滋润心田;又如,有问必答、有求必应的信息,真诚礼待,信赖之感油然而生。即使某些事件关涉政府,即便政府真的有错,政务微博上的实情告知和真诚道歉,也会获取民众理解与宽谅。第三,实事真做。政务微博虽然是一条条信息,但是信息里面有实事,也需要实实在在地落实。有的是在互联网的互动中落实的,有的则需要在线下予以解决。但是,还是存在有个别政务微博承诺的事情不兑现,有的政务微博对民众的诉求不回应,有的干脆关闭了微博通道等等现象。如此,微博便成了一种摆设,必然损害政府的诚信度。为此,必须呼吁,诚信的政务微博应当摒弃花俏不实的时髦架子,兑现承诺,实事真做,成为民众喜爱信任的政务微博。(余玉花)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北京:政务微博中基层微博占八成
·韩正:政务微博要把服务群众放首位
·中秋国庆长假政务微博粉丝数超过当地党报发行量
·全国政务微博呼吁网友“理性爱国,拒绝暴力”
·浙江丽水打造政务微博 以微倾听民声民意
·百大政务微博“平安辽宁”位列26名

·百大政务微博“平安辽宁”位列26名
·南昌政务微博平台上线粉丝“@”即可互动
·新郑大力推广政务微博 力行“织博” 问政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