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党报视点

吉林日报: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开放

2012-11-07 16:35:0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吉林日报 

    作者:孙艳霜

    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实践。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现在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必须牢记,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这就明确告诉我们这样两点:一是过去30多年改革开放的成就不能否定;二是今后深化改革开放的路径不能偏离。

    过去30多年改革开放的成就不能否定,这是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历史观视域下的正确取向,是尊重客观现实的科学态度。从1978年至今的30多年里,中国经济社会沧桑巨变,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成就斐然。仅就经济发展看,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30年。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从1978年到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跃升至471564亿元;国家财政收入由1132亿元上升至10374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元提高到2011年的2181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4元提高到2011年的6977元,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同期,国家外汇储备由1.67亿美元发展到31811亿美元,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中国近代几百年以来的强国梦已开始实现。

    在对内改革的同时,我国开始了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经过先试验后推广,分步骤、多层次、逐步推进的战略,形成了沿海、沿江、沿边、沿线的宽领域、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对外经济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进出口贸易总额在世界的位次由第29位跃居第2位,成为对外贸易大国;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对外投资从无到有,发展迅速。我国经济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由弱变强、不断提高。

    纵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30多年的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使中国走上了富强之路,使中华民族走上了伟大复兴之路,我们取得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离不开改革开放这一强大动力。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今后深化改革开放的路径不能偏离,这是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的理性选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判断。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走了人家上百年走过的路程,其速度之快令世界瞩目。但是,发展的高度往往增加继续发展的难度。从国际经验来看,不少国家都曾有过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而这种发展的黄金期往往又是矛盾的凸显期。我国目前正处于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我国继续深化改革面临新形势、新矛盾、新难点。

    因此,我们一方面要运用全面的、发展的、历史的眼光审视这些新形势、新矛盾、新难点。对于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毋庸讳言。要认识到我们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市场经济体制才初步建立,制度建设尚处在探索过程中,政策完善还需要时间来修正。因此,要看到我国发展中深层次经济社会矛盾凸显,当我国经济已跻身世界第二的时候,市场机制与市场环境却并未完全理顺。应该说,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是在改革中解决问题并推进发展,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许多新问题,事实上我们是带着许多的问题在迅速奔跑。速度也许会暂时掩盖问题,但问题却不会因为速度而消失。比如,人民生活总体上进入小康阶段的同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在拉大;在经济总量不断攀升的同时,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压力在加大;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现象;还有垄断集体、部门利益制度化;官僚主义、奢侈浪费,一些领域权力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等。但是,这些问题和矛盾都不是方向性的,这些问题有的是改革不到位的结果,有的是粗放的发展方式造成的,有的是与我国的发展阶段有关。这说明我们在体制机制、制度和政策建设中还明显带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和不足,改革不到位、体制不完善,是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的根源。解决这些问题,还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

    另一方面,需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继续深化改革,直面新形势,破解新矛盾、解决新难点,迎接新挑战。面对矛盾和问题,困惑、犹豫、逃避都是不可取的。中国改革开放之路是不可逆的,改革开放要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而且在当前改革发展的关键节点上,如果不改革或弱化改革开放都会加大未来风险。但是,我们也应实事求是地看到,与30多年前比,今天的改革开放面临的环境、条件、任务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国际政治经济环境跌宕起伏,充满许多不确定因素,而且国内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相当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经济社会矛盾也在积累和叠加中加剧,所以,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既需要政治魄力和勇气,也需要在树立科学改革开放观,共享式改革的价值判断的基础上,直面那些躲不开,绕不过的矛盾和问题,求真务实,用深化改革的办法去化解改革开放中遇到的矛盾,靠科学发展去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吉林省作为老工业基地,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浓重,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吉林省始终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坚持以改革开放和制度创新推动发展和转型。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激发了吉林经济发展的活力,改革中形成的新的体制机制大大地改善了资源配置的效率,过去五年,吉林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人均GDP达到5946美元,年均增长14.6%,实现历史性的跨越。2012年前三季度全省GDP增长12.1%,公共预算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22.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4%、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5.5%,坚持了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发展要求,为实现吉林新一轮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一方面我们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竞争更为激烈;另一方面老工业基地长期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仍然是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发展后劲仍然不足;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慢等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为了着力消除不利于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不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体制机制障碍,实现科学发展、加快振兴、富民强省的目标,吉林省在改革方面提出:坚持以改革开放和制度创新推动发展和转型,以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引领发展和转型,坚持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推进改革开放。通过改革开放,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把扩大生产力发展的规模和提高生产力发展的效益结合起来;把淘汰和改造落后产能与培育生产力发展新的增长点结合起来;把优化国内市场与拓展国际市场结合起来,实现统筹推进“三化”、实施“三动”战略和富民工程的目标。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在这一特殊时期,继续深化改革绝不是老生常谈,而是更加迫切的现实需求。我们应按照“三个更加”的要求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作出的科学判断上来,通过深化改革开放,为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的体制保障、机制保障、政策保障。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一定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在制度建设和创新方面迈出新步伐,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寓意深远。深化改革需要更加自觉、更加坚定。

[责任编辑:季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