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带领江苏省政法系统29名同志参加社会管理创新赴港培训团学习。在港考察学习期间,通过教学互动和访问交流,对香港社会管理的理念、制度安排、科学方法以及相关实务加深了理解,既有理论和价值层面认识的提高,也有实践操作和技术层面的体悟。
必须坚守法治和社会管理价值的统一
推进法治建设,实施社会管理,两者的核心要义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制约公共权力,保障公民权益,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和保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在香港的社会管理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政府提供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香港社会同样存在严重的贫富差距,但政府通过为市民提供平等有效的教育、医疗、福利、住房、治安和交通等公共服务,减少了社会冲突。港府财政支出的一半以上主要用于教育、社会福利和医疗卫生。香港实行12年义务教育,幼儿教育政府以发放“助学劵”代替财政拨款,市民不会因为贫困导致孩子上不起学。香港的社会福利包括安老服务、康复服务、青少年服务、家庭服务,以及主要针对穷人、高龄老人和残疾人的社会救助保障。香港市民医疗保障力度高,医患纠纷很少。其次,港府财政开支最大的就是公共安全服务。香港因为高水平的安保工作,使其成为世界上犯罪率较低的地区。同时,香港公屋(廉租房)与居屋(产权房)基本各占50%,在规划时由开发商一并建设,且公屋的公共服务设施必须配套齐全,由开发商按协议建好交付使用。
二是制定政策和法律,必须充分听取和尊重市民意见。政府作为主导者,对涉及民生的政策和法律制定,必须充分征询18个分区民选议员的意见。立法会同样必须充分听取市民意见。政策和法律制定前的充分民主过程,保证了广泛的市民基础,也保证了政策和法律的严谨。尤其是以人为本和保障公民权益的理念在政策和法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从源头上较好的处理了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问题。政策和法律制定后,然后就是严格执法了。香港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余地很小,绝大部分违法行为的认定与处罚标准皆在法律条文中得到具体明细,且当事人必须无条件服从法律。总体上实现了市民讲诚信、社会讲法治。
我们考察团的基本认识是,香港政府有议会的强力监督制约,议会有市民的强力监督制约,市民有严格的法律监督制约,这些成就了香港社会的稳定有序。
启示:社会管理创新与推进法治建设,实质上都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保障民生。中国经济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转型时期必须真正贯彻科学发展这一主题。中央强调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现在到了发展经济反哺社会建设的时候了,在中国充分发展市场经济,不忘社会主义,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有把社会主义的要求在现阶段加以有效落实,才能真正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才能更大程度的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创新社会管理需要更新理念和方法
在社会事务管理和服务上,内地与香港一个鲜明的差别在于:内地几乎一切由政府包办,服务项目不断增加,公共财政开支不断上升,百姓的意见很多;香港则主要是由社会团体承办相当一部分公共服务职能,特别是社会福利服务几乎全部由社会团体提供,政府通过招标购买服务,签订协议,明确服务标准和经费资助水平,社会团体则依照政府的政策和法律规定实施服务。
香港约1000所中小学,政府主办仅占5%左右,其余均为宗教组织办学。香港提供社会管理服务的大社团有2000多个。此外,社会组织服务有比较完善的保障体系。香港社团成立必须登记注册,社团由董事会管理,董事会成员由社会精英组成,不拿工资报酬,监督社团服务。政府对有贡献的社团服务人员授予“太平绅士”称号。社团接受社会大众和媒体监督,树立社会信任。社工注册严格规范,需要本科以上学历,经过社会实习,由政府认可的高校机构颁发“注册社工”证书,取得社工职业资格,方可从事社工职业。社工既可以是专职,也可以是兼职。社会义工众多,社会捐助自觉。社团、社工、义工的“回报服务社会”的精神信念和价值追求,是香港非政府组织提供社会管理服务的重要支撑。
启示:当前,我省正在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结合平安江苏、法治江苏建设任务,我认为有必要从传统思维、服务方法、规范标准、社会评价等方面进行反思和有序重构,着力在体制和机制上寻求突破,以期更有利于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可以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区,选择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些项目,进行整体设计,推动政府服务向社会服务转轨试点,如太仓的“政社互动”经验。还可以尝试对现在的社区服务模式进行调整,厘清服务主体和责任,避免政社不分、责任不清。为此,需要大力培育和发展社团组织,强化社团监督管理,规范社会志愿者队伍建设,探索建立社会志愿者服务的社会评价机制。
(作者:沈国新 江苏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