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各地经验

郑州:让人人都有“家庭医生”

2012-11-07 11:03:4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光明日报 

片医模式是一种人性化探索

    北京大学人文研究院教授 王岳:

    郑州对片医的探索是让患者首诊在基层的一种人性化探索,也是解决“看病难”的一种人性化探索。

    从中国卫生总费用的结构来看,确实存在财政投入不足的情况,这显然是“看病难”问题的原因之一。但是单纯加大政府对卫生的投入,完善城乡医疗保障体系,拓宽医疗保险覆盖范围是不可能解决“看病难”问题的。解决好让患者首诊在基层,比单纯加大财政投入更为重要。

    郑州片医不是通过政府强制性指令,也不是通过社保差额报销等经济杠杆,而是让患者自愿做到“小病不出社区”的。郑州片医顺应了今天医学发展的大趋势。“上医治未病”的理念可谓是医学发展到今天的一致共识。而郑州片医恰恰让社区医生发挥了灌输健康知识理念、影响居民生活习惯,预防疾病发生的作用。而更为重要的是,只有真正像郑州片医一样踏踏实实工作在基层社区,每天出现在基层社区,才能逐步增强民众对社区医生的信任,自发地使患者到基层就医。

    首先,我们应当看到郑州片医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瓶颈。尽管郑州大力加强了对社区医生的培训,但是我们发现,不同社区医生的服务情况也大相径庭,选拔真正有激情、有能力、有技术的优秀社区医生必须仰仗严格的准入机制和淘汰机制,逐步提高社区医生的职业信仰和技术水平。

    其次,单纯靠改变社区医生,还不能尽快让患者就医到基层。我们必须同时改变三级医院的发展理念。如何打破属地化管理瓶颈,是否可以形成以三级医院为圆心,覆盖周边基本社区服务中心,将现有的人事、财务管理统一在区域单一法人实体,可能是郑州片医模式今后必须去思考和面对的。

    对社区医生的绩效考核也是郑州片医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事业单位今天的分配制度最大的问题就是要么“一切向钱看”,要么“干多干少一个样”。这样势必会导致不公平或效率低下。如何在公平与效率之间找到平衡点,这不仅是基层医疗机构,也同样是三级医疗机构必须解决的难题。

    郑州片医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执行力”的体现。说通俗了,“执行”就是“做”。基层政府和官员要真正吃透法律政策的精神,体察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把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上级政策决定创造性而又不违背原意地在本地区本部门贯彻落实。

    地方医改的成功经验是否可复制,是否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这是最令人关注的。回顾医改探索的实践我们会发现,很多改革都往往在管理者改变后便再无声息,偃旗息鼓了。所以,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在我们科学评估、真抓实干之余,必须要重视立法。卫生行业的立法应当加快新陈代谢,有些立法都是计划经济年代或改革开放初期制定颁布的,却沿用至今。而在医改的实施层面更加缺乏一系列的立法保障,例如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立法、医疗保险方面的立法、医疗费用约束机制方面的立法、医疗收支和药品收支管理方面的立法等。一直以来,人们都寄希望于通过政策来推动医改,但是实践证明,推进医改应立法先行。所以,郑州片医通过地方先行立法的设想非常之好,相信如果顺利推动,势必将为日后全国性立法提供可贵的经验。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郑州日报:法治不是“找个法治你”
·郑州日报:加快推行行政执法检察监督
·八年后再闯关——开放户籍制度改革 郑州的勇与谋
·郑州多警联动成功解救被劫持女童
·郑州黄河公路大桥免收通行费后考验地方政府管理能力
·郑州黄河公路大桥终止收费模式能否推广

·郑州黄河公路大桥终止收费模式能否推广
·郑州高新区:让信访百姓“走对路找对门”
·郑州日报:公开是政府处理突发事件的良方
·2012年全国刑法学术年会在郑州召开 张军出席并作专题报告
·郑州社区积极开展网格化系列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