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分钟服务圈
78岁的徐老师,左侧股骨头坏死,下半身肌肉萎缩,去趟医院十分麻烦。自从两年前家里来了“片医”,她就很少为看病发愁了。如今,每周3次每次1小时,不论刮风下雨,“片医”邹大夫都会定时上门来按摩,每次收费只要15元。
为解除独居老人的后顾之忧,郑州还为1万户独居老人安装了呼叫器,“片医”24小时值班。一位独居老人说:“人老了,就怕生病。身边有了‘片医’,真管用。”
管城区北下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张彦军说:“社区医生要想取得居民信任,关键是成为居民的亲人和朋友。现在,社区居民无论何时打电话,‘片医’很快就能上门服务。”
按照分片包干、主动服务的理念,郑州市把每个社区按1000户居民划分成若干服务区,每个服务区配备1名社区医生和1名社区护士组成一个“片医”小组,每3000户居民配置1名预防保健人员。“片医”小组对辖区内的慢病患者、残疾人、精神病人、妇女儿童等群体进行管理。他们与居民签订《家庭医疗保健协议》,实施一对一的契约化服务。
郑州“片医负责制”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实施以来,“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新型就医模式基本形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人次逐年增加,2008年199万人次、2009年280.6万人次、2010年达到355.3万人次,2011年达到385.5万人次,门诊及住院费用较大医院明显减少,“片医”知晓率和满意率均在90%以上。
“郑州‘片医’模式的一大亮点是实现了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片医’更加注重健康危险因素的干预,真正成为居民的健康守护人。”清华大学医药卫生研究中心主任刘庭芳说。
和谐新型医患关系
在“郑州卫生信息网”的“片医地图”中,居民所在社区的“片医”小组成员基本信息和联系方式一目了然,最近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儿童医院、卫生监督机构、疾病控制中心等信息也一并跳出,方便选择。这就是郑州“片医”管理中独具特色的“地图式定位责任管理”模式。
“随着‘片医’的出现,医患之间建立了长期互信的合作机制,医患关系由陌生人关系变成了家里人关系,这是一种和谐的新型医患关系,是社会管理的创新之举。”中国人民大学卫生医疗体制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说。
为逐步缩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上级医院医务人员在诊治常见病方面的技术差距,仅2010年郑州市就一次引进300名大学本科毕业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同时,累计举办五期全科医师(护士)培训班,培训2499人,举办多期片医岗前培训班和各类专业培训班,累计培训人员5480人次,通过从医院抽调人员,返聘部分老专家定期到社区坐诊等途径,两年来共引进、调整1500余名医务人员到社区工作,保障了“片医”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同时,郑州市对“片医”进行了蓝色服装、电动自行车、笔记本电脑、健康管理软件、营养展示物品、体能监测仪、健康书屋、家庭联系卡、公示牌和宣传彩页形象“十统一”。在“六位一体”服务内容的基础上,提出健康教育进社区、妇幼保健进社区、基本医疗进社区、慢病指导进社区、康复辅导进社区、免疫规划进社区、中医中药进社区、精神卫生进社区、关爱老人进社区、体质监测进社区“十进社区”服务。
2012年3月1日,在实地考察了郑州市一院及其主办的航海东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后,卫生部部长陈竺高度评价说:“郑州的‘片医’很有特色,下一步‘片医’负责制要向全国范围推广。”(记者 刘 伟 刘先琴)
·郑州日报:法治不是“找个法治你”
·郑州日报:加快推行行政执法检察监督
·八年后再闯关——开放户籍制度改革 郑州的勇与谋
·郑州多警联动成功解救被劫持女童
·郑州黄河公路大桥免收通行费后考验地方政府管理能力
·郑州黄河公路大桥终止收费模式能否推广
·郑州黄河公路大桥终止收费模式能否推广
·郑州高新区:让信访百姓“走对路找对门”
·郑州日报:公开是政府处理突发事件的良方
·2012年全国刑法学术年会在郑州召开 张军出席并作专题报告
·郑州社区积极开展网格化系列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