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各地经验

浙江潮州:信号灯”工程创新农村社会管理

2012-11-06 10:23:5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潮州日报 

    走进(潮州)意溪镇埔东村,你会发现,这里的村“两委”干部关系融洽,党务村务公开,村民自治有章可循,村里创建的“埔绿蔬菜专业合作社”和发展的“一村一品”西红柿种植项目也非常受村民的拥护和支持。目前,全村有八成农户种植蔬菜,面积达到200亩。

    谈起村里的变化,这里的很多村民都说:“能从‘问题突出村’变成现在这样,这都是区里实施‘书记项目’给我们带来的实惠。”

    而这个“书记项目”,正是市委书记许光亲自抓办、湘桥区组织实施的基层党建创新“书记项目”—— 农村社会管理“信号灯”工程。该工程从5月份开始在湘桥区农村全面实施,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

    “信号灯”破解党建难题

    湘桥区农业基础薄弱、韩江东西片区发展不平衡、城中村外来人口逐步增加、农村社会治安形势复杂。如何创新和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这是摆在湘桥区乃至全市面前一个亟待突破的问题,也是市委书记许光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在市委书记许光的指导下,经过调查研究,湘桥区创造性地提出了在基层组织建设中实施农村社会管理“信号灯”工程的思路。经向省委组织部申报,很快,这一工程被列为市委书记许光亲抓的“书记项目”,并列入省级项目库。

    据了解,该工程借鉴道路交通“红黄绿”信号灯的管理模式,用“先进、较好、较差”对应“绿灯、黄灯、红灯”,对全区51个行政村实施分类排队和动态管理,进一步凸显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逐步形成责任明确、运转协调、制度健全、保障有力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格局。

    工程自实施以来,市委书记许光亲抓亲办,多次到湘桥区进行指导协调,听取有关情况汇报,并带队深入到该区各镇、村调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帮助解决项目建设的存在问题。

    今年8月上旬,许光还主持召开现场交流会,总结推广各地开展基层党建创新“书记项目”的经验做法,推动全市基层党建工作再上新水平。在他的带领下,湘桥区集中开展了大走访大排查活动,全面掌握各村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并分类定级。在此基础上,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努力点亮“绿灯”,转化“黄灯”,消除“红灯”。

    对列入“绿灯”板块的22个村,实施“点亮绿灯”活动。对工作突出的村,按照建设“民主规范型”、“发展优化型”、“和谐友好型”、“生态文明型”村庄目标,加强引导,努力实现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品牌。目前,已初步树立起黄金塘村、厦二村、高厝塘村、锡美村、荆山村等一批先进典型。

    对列入“黄灯”板块的25个村,引导各村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上下功夫,积极推行“四民主工作法”,完善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和村民主自治制度;健全村级财务制度,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实行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加大对村级事务民主决策、村集体资产管理、村务公开及村干部的监督力度。

    对列入“红灯”板块的3个后进村和1个问题突出村,深入调研,找准症结,从加强班子建设、完善规章制度、改善发展环境入手,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整顿转化。目前,已有2个后进村实现了转化,问题突出村的问题也基本得到解决。

    “防护栏”助力项目实施

    为推动“信号灯”工程实施,湘桥区举办了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专题培训班,对各街道(镇)涉农各部门负责人和全区农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进行了专题辅导,并组织学员到饶平县大澳村、上浮山村等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行点实地观摩学习。在此基础上,区密集出台了《湘桥区村级组织动态管理工作方案》等9个文件,引导各村学好“交通课”,建好“防护栏”,系好“安全带”。

    湘桥区组织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实施“信号灯”工程中,区根据各村分类排队的实时变化,对各项情况有较好改善的“红灯”或“黄灯”村,适时逐级调整到“黄灯”板块和“绿灯”板块;对工作出现退步的,发出“预警通知书”,将不再符合“绿灯”标准或“黄灯”标准的村及时向“黄灯”板块和“红灯”板块逐步退级。同时,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将已解决的问题进行销号,将新出现的问题纳入台账,建立问题排查台账及销号制度。“可以说,实时监控、动态管理是这一工程的最大特点。为掌握各村的实时变化,我们还在各村聘请了‘信号灯’监督员,建立起多渠道信息收集反馈制度。”该负责人说。

    与此同时,湘桥区积极探索公推优秀村民加入党组织制度、建立村级后备干部培养选拔制度和探索推行党支部书记兼任村经联社主任制度,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如今,锡美等7个村已试点公推农村优秀村民入党及公推村级后备干部工作,通过自荐、推荐,党员、村民代表公推,公示监督等程序,票选出19名优秀村民进入组织培养程序,积极探索农村发展党员难、优秀人才入党难、发展党员群众基础不强等突出问题的解决办法,探索解决农村改制后村级班子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问题,巩固了党在农村基层执政基础。

    该区还放宽视野,创新形式,采取多渠道加大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力度,为村级领导班子长远建设提供人才储备。如凤新街道针对个别素质较高的民营企业家参与村集体活动少,党员群众不够了解的情况,街道在组织考察的基础上,突破常规,由街道非公有制企业联合党支部进行培养,并创造条件让其参加村集体活动,待培养成熟时再转至村党支部进行吸收,为村级班子储备后备力量。去年,该街道共吸收20名农村预备党员,今年“七一”前夕,街道党工委又审定了29名农村入党发展对象。

    “惠民生”增进党群关系

    在实施“信号灯”工程中,湘桥区还以开展“三打两建”、韩江综合治理和创建文明城市等行动为契机,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整治力度,净化社会风气,为加强和创新农村的社会管理创造有利条件。与此同时,加大对历史遗留问题和人民群众关注热点问题的治理力度,积极化解农村突出矛盾,为群众办好事实事,以实际效果取信于民,切实增进党群关系。

    针对一些村集体经济薄弱、历史遗留欠款多的情况,凤新街道党工委指导协助各村通过采取完善合同、合理制订还款计划和运用法律手段等方式催收集体欠款,去年以来共收回各类欠款900多万元,有效地壮大了集体经济。田中村因自来水管网破旧,供水质量差和前期管理问题等原因,拖欠自来水公司巨额水费,多次面临全村被停水的困境。街道党工委深入了解情况,统一干群意见,指导田中村盘活山地资源,多方面筹集资金,为村启动水改工程奠定经济基础。目前,田中村水改工程即将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

    在桥东街道,街道党工委则以实施农村社会管理“信号灯”工程为抓手,在农村开展“百名党员帮扶百户贫困家庭”、“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党员示范岗”等活动,积极引导农村基层干部改进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受到了群众的欢迎,有效地提升了党员干部的形象。街道党工委还积极构筑党建联建会议平台,实行治安联防、教育同管、文化共建,提升区域社会管理工作合力。如今,该街道一村一个平安视频网络、一村一个维稳工作站、一村一支治安巡逻队伍、一村一套治安联防工作机制,实现了警校联防、村村联防,辖区社会治安案件明显减少。而街道大力推行的乡村“五个一”文化惠民工程,即每个行政村建设一个农家书屋、一条文化长廊、一个文体广场、一个乡村舞台和一支志愿者队伍,不但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了村民的文化素养,也提高了他们的幸福指数。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信号灯”工程的带动下,目前湘桥区全区上下各党(工)委书记都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各立项申报了1个“书记项目”,集中精力解决重难点问题,切实为党员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力求让党员群众充分感受到实施“书记项目”带来的变化,提高他们的满意度和幸福感。(记者 郑健)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辽宁抚顺“户联网”建五级农村社会管理模式
·河北邢台推行“四个覆盖”强化农村社会管理
·辽宁抚顺:“户联网”构建县乡村片户五级农村社会管理模式
·海南“三融入”助推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创新
·湖北荆门建协会推民主 夯实农村社会管理根基
·农村社会管理与三个关系

·农村社会管理与三个关系
·肃宁新农村社会管理模式
·建设幸福新家园打造和谐新农村 探访社会管理创新“绵竹模式”
·山东诸城创新社区化农村基层社会管理
·肃宁新农村社会管理模式:村里大事小情村民拍板
·格尔木市东城区大格勒乡积极推进农村社会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