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潮州)意溪镇埔东村,你会发现,这里的村“两委”干部关系融洽,党务村务公开,村民自治有章可循,村里创建的“埔绿蔬菜专业合作社”和发展的“一村一品”西红柿种植项目也非常受村民的拥护和支持。目前,全村有八成农户种植蔬菜,面积达到200亩。
谈起村里的变化,这里的很多村民都说:“能从‘问题突出村’变成现在这样,这都是区里实施‘书记项目’给我们带来的实惠。”
而这个“书记项目”,正是市委书记许光亲自抓办、湘桥区组织实施的基层党建创新“书记项目”—— 农村社会管理“信号灯”工程。该工程从5月份开始在湘桥区农村全面实施,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
“信号灯”破解党建难题
湘桥区农业基础薄弱、韩江东西片区发展不平衡、城中村外来人口逐步增加、农村社会治安形势复杂。如何创新和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这是摆在湘桥区乃至全市面前一个亟待突破的问题,也是市委书记许光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在市委书记许光的指导下,经过调查研究,湘桥区创造性地提出了在基层组织建设中实施农村社会管理“信号灯”工程的思路。经向省委组织部申报,很快,这一工程被列为市委书记许光亲抓的“书记项目”,并列入省级项目库。
据了解,该工程借鉴道路交通“红黄绿”信号灯的管理模式,用“先进、较好、较差”对应“绿灯、黄灯、红灯”,对全区51个行政村实施分类排队和动态管理,进一步凸显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逐步形成责任明确、运转协调、制度健全、保障有力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格局。
工程自实施以来,市委书记许光亲抓亲办,多次到湘桥区进行指导协调,听取有关情况汇报,并带队深入到该区各镇、村调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帮助解决项目建设的存在问题。
今年8月上旬,许光还主持召开现场交流会,总结推广各地开展基层党建创新“书记项目”的经验做法,推动全市基层党建工作再上新水平。在他的带领下,湘桥区集中开展了大走访大排查活动,全面掌握各村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并分类定级。在此基础上,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努力点亮“绿灯”,转化“黄灯”,消除“红灯”。
对列入“绿灯”板块的22个村,实施“点亮绿灯”活动。对工作突出的村,按照建设“民主规范型”、“发展优化型”、“和谐友好型”、“生态文明型”村庄目标,加强引导,努力实现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品牌。目前,已初步树立起黄金塘村、厦二村、高厝塘村、锡美村、荆山村等一批先进典型。
对列入“黄灯”板块的25个村,引导各村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上下功夫,积极推行“四民主工作法”,完善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和村民主自治制度;健全村级财务制度,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实行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加大对村级事务民主决策、村集体资产管理、村务公开及村干部的监督力度。
对列入“红灯”板块的3个后进村和1个问题突出村,深入调研,找准症结,从加强班子建设、完善规章制度、改善发展环境入手,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整顿转化。目前,已有2个后进村实现了转化,问题突出村的问题也基本得到解决。
·辽宁抚顺“户联网”建五级农村社会管理模式
·河北邢台推行“四个覆盖”强化农村社会管理
·辽宁抚顺:“户联网”构建县乡村片户五级农村社会管理模式
·海南“三融入”助推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创新
·湖北荆门建协会推民主 夯实农村社会管理根基
·农村社会管理与三个关系
·农村社会管理与三个关系
·肃宁新农村社会管理模式
·建设幸福新家园打造和谐新农村 探访社会管理创新“绵竹模式”
·山东诸城创新社区化农村基层社会管理
·肃宁新农村社会管理模式:村里大事小情村民拍板
·格尔木市东城区大格勒乡积极推进农村社会管理创新